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0页 |
1.1 摆线推进器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摆线推进器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0-13页 |
1.3 摆线推进器的应用 | 第13-18页 |
1.3.1 船舶工业 | 第13-15页 |
1.3.2 航空领域 | 第15-17页 |
1.3.3 能源领域 | 第17-18页 |
1.4 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 第18-19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2章 摆线推进器工作原理与水动力性能指标 | 第20-35页 |
2.1 工作原理 | 第20-24页 |
2.2 数学模型 | 第24-27页 |
2.3 水动力性能指标 | 第27-30页 |
2.3.1 叶片升力的形成 | 第27-28页 |
2.3.2 叶片升力的综合 | 第28-30页 |
2.3.3 水动力性能指标的定义 | 第30页 |
2.4 水动力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 | 第30-34页 |
2.4.1 偏心率的影响 | 第30-32页 |
2.4.2 进速系数的影响 | 第32-33页 |
2.4.3 前进方向角的影响 | 第33页 |
2.4.4 叶片数的影响 | 第33-3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3章 新型摆线推进器的设计 | 第35-52页 |
3.1 传统摆线推进器的结构设计 | 第35-37页 |
3.2 基于平面六杆机构的设计方法 | 第37-41页 |
3.2.1 总体结构设计 | 第37-38页 |
3.2.2 关键零部件结构设计 | 第38-41页 |
3.3 新型摆线推进器的运动分析与动力驱动性能校核 | 第41-48页 |
3.3.1 平面六杆机构数学模型及运动分析 | 第42-43页 |
3.3.2 推进器动力驱动性能校核 | 第43-46页 |
3.3.3 关键部件的ANSYS仿真分析 | 第46-48页 |
3.4 新型摆线推进器零部件加工及安装 | 第48-5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4章 基于LabVIEW的新型摆线推进器控制系统开发 | 第52-67页 |
4.1 控制系统总体设计 | 第52-53页 |
4.2 核心模块设计 | 第53-54页 |
4.3 控制算法的优化 | 第54-58页 |
4.3.1 双舵机控制算法分析 | 第54-56页 |
4.3.2 伺服电机PID控制算法优化 | 第56-58页 |
4.4 基于LabVIEW的上位机控制系统开发 | 第58-66页 |
4.4.1 系统初始化配置 | 第58-60页 |
4.4.2 人机交互系统开发 | 第60-62页 |
4.4.3 状态监测系统开发 | 第62-6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5章 新型摆线推进器的性能测试 | 第67-79页 |
5.1 测试方案设计 | 第67-69页 |
5.2 测试平台的搭建 | 第69-75页 |
5.2.1 测量部分的设计 | 第69-70页 |
5.2.2 拉压力传感器的标定 | 第70-73页 |
5.2.3 测试平台搭建与调试 | 第73-75页 |
5.3 新型摆线推进器的水动力性能测试 | 第75-78页 |
5.3.1 偏心率的影响 | 第75-76页 |
5.3.2 进速系数的影响 | 第76-77页 |
5.3.3 前进方向角的影响 | 第77-7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第6章 工作总结与展望 | 第79-81页 |
6.1 工作总结 | 第79-80页 |
6.2 工作展望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及参加的项目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