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农业劳动力与农业人口论文

维护农民工劳动权益的保障政策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8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11-13页
        1.1.1 选题背景第11-12页
        1.1.2 选题意义第12-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3-17页
        1.2.1 国外研究综述第14-15页
        1.2.2 国内研究综述第15-17页
    1.3 研究方法第17-18页
第二章 维护农民工劳动权益的相关理论第18-25页
    2.1 相关概念界定第18-20页
        2.1.1 农民工第18-19页
        2.1.2 劳动权益第19-20页
    2.2 农民工社会保障中政府角色的理论基础第20-22页
        2.2.1 社会保障理论第20-21页
        2.2.2 社会公正理论第21-22页
    2.3 公共政策的分析理论第22-25页
        2.3.1 有限理性模型理论第23-24页
        2.3.2 政策执行互适理论第24-25页
第三章 维护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政策的政策研究第25-40页
    3.1 维护农民工劳动权益的保障政策状况第25-36页
        3.1.1 国家出台的维护农民工劳动权益的保障政策概述第25-27页
        3.1.2 各地方出台的维护农民工劳动权益的保障政策概述第27-28页
        3.1.3 维护农民工劳动权益的保障政策措施及执行现状第28-36页
    3.2 维护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政策的合理性研究第36-38页
        3.2.1 维护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政策的公平性第37页
        3.2.2 维护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政策的效率性第37-38页
        3.2.3 维护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政策的均衡性第38页
    3.3 维护农民工劳动权益的保障政策有限理性决策模型检验第38-40页
第四章 维护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政策存在的问题第40-50页
    4.1 维护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政策规定存在的问题及分析第40-43页
        4.1.1 我国目前还没有针对农民工的全国性专门立法和规定第40-41页
        4.1.2 缺乏专门针对维护农民工劳动权益的保障险种第41-42页
        4.1.3 农民工与其他职工的社会保障标准尚不统一第42-43页
    4.2 维护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政策决策过程存在的问题及分析第43-45页
        4.2.1 参与决策的主体不够多元化第43页
        4.2.2 决策的风险预估能力有待加强第43-44页
        4.2.3 决策程序制度有待完善第44-45页
    4.3 维护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政策执行存在的问题及分析第45-47页
        4.3.1 各级政府间利益的博弈第45页
        4.3.2 政府政策执行过程务虚第45-46页
        4.3.3 执行者权责分配不均第46页
        4.3.4 政策执行的基层监督较少第46-47页
    4.4 维护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政策反馈及评估存在的问题及分析第47-50页
        4.4.1 对政策反馈及评估重要性认识不强第47-48页
        4.4.2 政策反馈及评估机制不健全第48页
        4.4.3 对政策反馈及评估结果不重视第48-49页
        4.4.4 政策评估系统缺乏相关法律配套第49-50页
第五章 完善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政策的对策建议第50-57页
    5.1 维护农民工劳动权益的保障政策规定的完善第50-52页
        5.1.1 调整政策的价值取向第50-51页
        5.1.2 完善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第51-52页
    5.2 维护农民工劳动权益的保障政策制定过程的完善第52-53页
        5.2.1 促进保障政策制定主体多元化第52页
        5.2.2 公开论证保障政策可行性第52页
        5.2.3 提高决策主体的决策能力第52-53页
        5.2.4 规范政策决策程序,优化政策质量第53页
    5.3 维护农民工劳动权益的保障政策执行的完善第53-54页
        5.3.1 健全政策执行的机制,明确执行部门权责划分第53-54页
        5.3.2 加强政策执行过程的监督第54页
    5.4 维护农民工劳动权益的保障政策反馈与评估的完善第54-57页
        5.4.1 采取多元化评估的方式,促进独立化的评估组织第54-55页
        5.4.2 形成制度化的评估程序,强调公开化的评估结果第55页
        5.4.3 构建对接式的反馈渠道,拓宽多样性的反馈形式第55-57页
第六章 结论第57-59页
致谢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层执法部门公务员职业倦怠问题研究--以G省L市公安系统为例
下一篇:服务型政府建设中提升政府公信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