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检验检疫风险管理研究
| 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绪论 | 第10-17页 |
|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 1.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2.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 1.国外检验检疫风险管理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2.国内检验检疫风险管理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 (四)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16-17页 |
| 一、检验检疫风险管理的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17-23页 |
| (一)检验检疫风险管理相关概念 | 第17-21页 |
| 1.检验检疫风险的概念 | 第17-19页 |
| 2.检验检疫风险管理的概念 | 第19-21页 |
| (二)检验检疫风险管理理论基础 | 第21-23页 |
| 1.风险管理理论 | 第21页 |
| 2.成本-收益理论 | 第21-22页 |
| 3.博弈理论 | 第22-23页 |
| 二、内蒙古检验检疫风险管理的现状 | 第23-32页 |
| (一)内蒙古检验检疫机构现状 | 第23页 |
| (二)内蒙古检验检疫业务概况 | 第23-24页 |
| (三)案例:基于风险管理的进口煤炭监管现状 | 第24-32页 |
| 1.案例背景 | 第24页 |
| 2.风险管理目标 | 第24-25页 |
| 3.风险管理相关法律、政策、规范 | 第25页 |
| 4.基于风险管理的进口煤炭监管流程模型 | 第25-32页 |
| 三、内蒙古检验检疫风险管理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2-36页 |
| (一)内蒙古检验检疫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32-33页 |
| 1.管理职权碎片化:风险管理的职责定位不明 | 第32页 |
| 2.风险管理的业务覆盖不全面 | 第32-33页 |
| 3.检验检疫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 | 第33页 |
| 4.风险管理的“信息孤岛” | 第33页 |
| (二)内蒙古检验检疫风险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3-36页 |
| 1.组织结构不健全 | 第33-34页 |
| 2.风险管理队伍建设滞后 | 第34页 |
| 3.风险管理制度缺失 | 第34-35页 |
| 4.信息化建设受到制约 | 第35页 |
| 5.检验检疫风险的复杂性高 | 第35-36页 |
| 四、国内外经验借鉴及启示 | 第36-39页 |
| (一)国外检验检疫风险管理经验借鉴 | 第36-37页 |
| 1.澳大利亚检验检疫风险管理实践 | 第36页 |
| 2.日本检验检疫风险管理实践 | 第36-37页 |
| 3.美国检验检疫风险管理实践 | 第37页 |
| (二)国内检验检疫风险管理经验借鉴 | 第37-38页 |
| 1.原江苏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对风险管理的相关应用 | 第37-38页 |
| 2.原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对风险管理的相关应用 | 第38页 |
| (三)国内外检验检疫风险管理实践的启示 | 第38-39页 |
| 五、完善内蒙古检验检疫风险管理的对策 | 第39-45页 |
| (一)构建检验检疫风险管理三级事权组织框架 | 第39-40页 |
| 1.建立领导决策机构 | 第39页 |
| 2.组建日常组织工作机构 | 第39页 |
| 3.健全具体业务机构 | 第39-40页 |
| (二)加强检验检疫风险管理专业化队伍建设 | 第40-42页 |
| 1.构建三支骨干为核心的专业化结构 | 第40-41页 |
| 2.强化培训,提高风险管理能力 | 第41-42页 |
| (三)完善检验检疫风险管理制度体系 | 第42页 |
| 1.制定内蒙古检验检疫风险管理办法 | 第42页 |
| 2.制定各业务领域风险管理规范 | 第42页 |
| (四)构建检验检疫风险管理信息化框架 | 第42-45页 |
| 1.建立检验检疫风险管理统一信息化平台 | 第42-43页 |
| 2.整合检验检疫职能机构内外部相关信息平台 | 第43-45页 |
| 结论 | 第45-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