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代饮酒礼研究
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绪论 | 第7-10页 |
引言 | 第10页 |
第一章 周代饮酒礼的溯源 | 第10-20页 |
第一节 祭祀与饮酒 | 第11-14页 |
一、周代祭祀对象、等级与仪式 | 第11-13页 |
二、祭祀对饮酒礼发展的影响 | 第13-14页 |
第二节 飨神与饮酒 | 第14-16页 |
一、飨神的来源 | 第14-15页 |
二、飨神的意义 | 第15页 |
三、飨神对饮酒礼发展的影响 | 第15-16页 |
第三节 宗法与饮酒 | 第16-20页 |
一、周代宗族制度的结构特点 | 第16-17页 |
二、周代宗法制度的政治功能 | 第17-18页 |
三、宗法对饮酒礼发展的影响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周代饮酒礼的基本内容 | 第20-37页 |
第一节 饮酒礼的等级座次 | 第20-21页 |
第二节 饮酒礼中的列鼎制度 | 第21-23页 |
第三节 饮酒礼中的酒 | 第23-25页 |
第四节 饮酒礼中的酒器 | 第25-34页 |
一、酒器早期的发展演变 | 第26-27页 |
二、酒器分类 | 第27-34页 |
第五节 饮酒礼中的酒令 | 第34-37页 |
第三章 饮酒礼的流程仪式 | 第37-48页 |
第一节 乡饮酒礼 | 第38-42页 |
一、谋宾和迎宾 | 第38-39页 |
二、献宾 | 第39-40页 |
三、乐宾 | 第40页 |
四、旅酬 | 第40-41页 |
五、无算爵 无算乐 | 第41-42页 |
第二节 燕礼 | 第42-48页 |
一、燕礼的陈设 | 第42-43页 |
二、燕礼的席位与尊卑 | 第43页 |
三、燕礼宾主的设立 | 第43-44页 |
四、燕礼宾主间献酒礼仪 | 第44-45页 |
五、四举旅酬及乐宾 | 第45-46页 |
六、燕礼所要表达的君臣大义 | 第46-48页 |
第四章 周代饮酒礼中的诗、乐、舞以及其他游戏 | 第48-65页 |
第一节 周代饮酒礼中的诗 | 第48-50页 |
一、赋诗的历史文化背景 | 第48页 |
二、赋诗的类型 | 第48-50页 |
第二节 周代饮酒礼中的乐、舞 | 第50-57页 |
一、乐舞的一体性 | 第50-51页 |
二、饮酒礼中的音乐 | 第51-55页 |
三、饮酒礼中的舞蹈 | 第55-56页 |
四、所用乐器的社会功能 | 第56-57页 |
第三节 周代饮酒礼中的射礼与投壶 | 第57-65页 |
一、射礼 | 第57-62页 |
二、投壶 | 第62-65页 |
第五章 周代饮酒礼的社会功能及其深远影响 | 第65-76页 |
第一节 周代饮酒礼的社会功能 | 第65-68页 |
一、亲宗 | 第65-66页 |
二、安宾 | 第66-67页 |
三、敬友 | 第67页 |
四、乐民 | 第67-68页 |
第二节 饮酒礼在后世的演变 | 第68-72页 |
一、先秦时期饮酒礼的发展演变 | 第69页 |
二、秦汉与魏晋时期饮酒礼的发展演变 | 第69-70页 |
三、隋唐与五代十国时期饮酒礼的发展演变 | 第70-71页 |
四、宋元时期饮酒礼的发展演变 | 第71页 |
五、明清时期饮酒礼的发展演变 | 第71-72页 |
第三节 对于当代宴饮文化的几点思考 | 第72-76页 |
一、周代饮酒礼所体现的礼乐文化 | 第72-74页 |
二、饮酒礼在现代饮酒礼仪的应用 | 第74-76页 |
结语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79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