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区域规划论文--中国区域规划论文--农村乡镇规划论文

甘肃省民族聚居区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绪论第10-22页
    1.1 研究缘由与背景第10-12页
        1.1.1 研究缘由第10-12页
        1.1.2 研究背景第12页
    1.2 研究对象的相关概念及研究范围第12-15页
        1.2.1 研究对象的相关概念第12-13页
        1.2.2 研究范围的界定第13-15页
    1.3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5页
        1.3.1 课题研究的目的第15页
        1.3.2 课题研究的意义第15页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18页
        1.4.1 国内研究现状第15-17页
        1.4.2 国外研究现状第17-18页
    1.5 研究内容及方法第18-19页
        1.5.1 研究内容第18页
        1.5.2 研究方法第18-19页
    1.6 本章小结第19-20页
    1.7 研究框架第20-22页
2 甘肃民族聚居区概况第22-28页
    2.1 自然地理概况第22-23页
        2.1.1 地理位置第22页
        2.1.2 气候状况第22-23页
    2.2 历史沿革第23页
    2.3 民族宗教第23-26页
        2.3.1 人口民族第23-25页
        2.3.2 宗教信仰第25-26页
    2.4 本章小结第26-28页
3 甘肃民族聚居区传统村落空间环境分析第28-42页
    3.1 传统村落形成的影响因素第28-32页
        3.1.1 自然因素第28-30页
        3.1.2 经济因素第30-31页
        3.1.3 宗教因素第31-32页
    3.2 传统村落的类型第32-35页
        3.2.1 汉族聚居村落第32-33页
        3.2.2 少数民族聚居村落第33-34页
        3.2.3 多民族聚居村落第34-35页
    3.3 传统村落布局形制第35-36页
        3.3.1 线型式第35-36页
        3.3.2 网格式第36页
        3.3.3 自由式第36页
    3.4 传统村落的街巷空间第36-40页
        3.4.1 街巷的平面形态第36-37页
        3.4.2 街巷的空间尺度第37-38页
        3.4.3 街巷与民居院落的关系第38-39页
        3.4.4 街巷节点空间第39-40页
    3.5 本章小结第40-42页
4 甘肃民族聚居区传统民居空间与装饰第42-62页
    4.1 传统民居院落空间类型第42-48页
        4.1.1 汉族天井式院落第44-45页
        4.1.2 藏族碉房式院落第45-46页
        4.1.3 保安族合院式院落第46-47页
        4.1.4 东乡族合院式院落第47-48页
        4.1.5 白马藏族合院式院落第48页
    4.2 传统民居建筑布局第48-53页
        4.2.1 藏族传统民居第49页
        4.2.2 白马藏族民居第49-50页
        4.2.3 汉族民居第50-51页
        4.2.4 保安族民居第51-52页
        4.2.5 东乡族族民居第52-53页
    4.3 传统民居建筑装饰第53-59页
        4.3.1 砖雕第53-55页
        4.3.2 木雕第55-58页
        4.3.3 建筑装饰题材的民族差异第58-59页
    4.4 传统民居建筑物理第59-61页
        4.4.1 民居建筑的保温与隔热第59-60页
        4.4.2 民居建筑的采光与通风第60页
        4.4.3 民居建筑的防潮与保湿第60-61页
    4.5 本章小结第61-62页
5 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第62-82页
    5.1 传统村落的保护原则第62-64页
        5.1.1 村落及建筑保护的完整性与原真性原则第62-63页
        5.1.2 村落土地开发的适宜性原则第63-64页
        5.1.3 材料及工艺的可持续性原则第64页
    5.2 传统村落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第64-69页
        5.2.1 村落消防安全问题及改进措施第64-65页
        5.2.2 新旧建筑风貌的融合问题及改进措施第65-66页
        5.2.3 历史遗迹的修复及保护范围的界定问题第66-68页
        5.2.4 人居环境的问题及改进措施第68-69页
        5.2.5 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及改进措施第69页
    5.3 传统村落外部整体环境的保护与发展第69-71页
    5.4 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保护与发展第71-74页
        5.4.1 整体布局与街巷空间比例第71-73页
        5.4.2 村落空间序列第73-74页
    5.5 传统村落传统民居建筑的保护与发展第74-79页
        5.5.1 民居建筑布局第74-75页
        5.5.2 民居建筑功能与结构第75-78页
        5.5.3 民居建筑材料第78-79页
    5.6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提升第79-81页
        5.6.1 传统路网格局的保护与提升第79页
        5.6.2 传统历史风貌的保护与提升第79-80页
        5.6.3 传统村落外围景观的保护与提升第80-81页
    5.7 本章小结第81-82页
6 结论第82-84页
致谢第84-86页
参考文献第86-90页
图录第90-94页
表录第94-96页
研究生在读期间研究成果第96页

论文共9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太阳辐射影响下西安城市街道热舒适林荫调控类型化研究
下一篇:装配式复合墙结构体系外围护结构保温性能研究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