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基础科学论文--建筑物理学论文--建筑气候学论文

太阳辐射影响下西安城市街道热舒适林荫调控类型化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1-27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9页
        1.1.1 课题来源及课题研究现状第11-12页
        1.1.2 街道设计结合气候的必要性第12-15页
        1.1.3 西安气候背景第15-19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9页
        1.2.1 研究目的第19页
        1.2.2 研究意义第19页
    1.3 相关概念界定第19-21页
        1.3.1 街道和街谷第19-20页
        1.3.2 道路绿带与林荫第20页
        1.3.3 热环境与热舒适第20-21页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21-24页
        1.4.1 城市街谷热环境研究第21-22页
        1.4.2 林荫热环境调控效应研究第22-23页
        1.4.3 小结第23-24页
    1.5 研究内容第24-27页
        1.5.1 研究目标第24-25页
        1.5.2 研究方法第25页
        1.5.3 论文框架第25-27页
2 基于行人热舒适的西安城市街道类型第27-70页
    2.1 太阳辐射作用下户外人体热舒影响因素分析第27-30页
        2.1.1 热舒适与热环境第27-28页
        2.1.2 太阳辐射作用下户外人体热舒适影响因素第28-30页
    2.2 街道空间形态对街道热环境的影响分析第30-39页
        2.2.1 街道的空间构成及街道热环境成因第30-31页
        2.2.2 街谷空间形态对街道热环境的影响第31-34页
        2.2.3 林荫空间形态对街道热环境的影响第34-36页
        2.2.4 街道的功能对街道空间形态的影响第36-39页
        2.2.5 小结第39页
    2.3 基于行人热舒适的西安城市街道分类方法第39-40页
        2.3.1 分类的目的第39页
        2.3.2 分类的方法第39-40页
    2.4 西安城市街道现状调研及分类第40-67页
        2.4.1 西安城市街道概况第40-41页
        2.4.2 西安城市交通性街道现状及空间形态分类第41-49页
        2.4.3 西安城市生活性街道现状及空间形态分类第49-56页
        2.4.4 西安城市混合性街道现状及空间形态分类第56-67页
        2.4.5 小结第67页
    2.5 典型街道的选择第67-68页
    2.6 本章小结第68-70页
3 典型街道的夏季热环境实态分析第70-95页
    3.1 实验方法第70-72页
        3.1.1 街道夏季热环境实测方案第70-71页
        3.1.2 街道的日照分析方法第71-72页
    3.2 典型生活性街道夏季热环境实态分析第72-83页
        3.2.1 典型东西向生活性街道青年路夏季热环境实态分析第72-75页
        3.2.2 典型南北向生活性街道双仁府街夏季热环境实态分析第75-77页
        3.2.3 典型东西向生活性街道昌明路夏季热环境实态分析第77-79页
        3.2.4 典型南北向生活性街道贡院门街夏季热环境实态分析第79-82页
        3.2.5 典型生活性街道的夏季热环境特征总结第82-83页
    3.3 典型混合性街道夏季热环境实态分析第83-94页
        3.3.1 典型南北向混合性街道翠华路街夏季热环境实态分析第83-85页
        3.3.2 典型东西向混合性街道长缨东路夏季热环境实态分析第85-88页
        3.3.3 典型东西向混合性街道西关正街夏季热环境实态分析第88-91页
        3.3.4 典型南北向混合性街道北关正街夏季热环境实态分析第91-93页
        3.3.5 典型混合性街道夏季热环境特征总结第93-94页
    3.4 本章小结第94-95页
4 典型街道中林荫对夏季行人热舒适的调控效果评价第95-119页
    4.1 评价方法第95-96页
    4.2 典型街道中林荫的热舒适调控效果分析第96-105页
        4.2.1 典型生活性街道中林荫的热舒适调控效果分析第96-100页
        4.2.2 典型混合性街道中林荫的热舒适调控效果分析第100-104页
        4.2.3 总体评价第104-105页
    4.3 西安市常见行道树夏季热舒适调控效果分析第105-115页
        4.3.1 西安市行道树概况第106页
        4.3.2 影响行道树热环境调节作用的相关生理参数第106-109页
        4.3.3 行道树夏季热舒适调控效果实验研究第109-112页
        4.3.4 常见行道树的热舒适调控效果分析第112-115页
    4.4 影响林荫热舒适调控效果的因素分析第115-116页
    4.5 本章小结第116-119页
5 典型街道冬季热环境实态分析第119-143页
    5.1 冬季实验方案第119-120页
        5.1.1 冬季实测时间及天气第119页
        5.1.2 街道冬季日照分析方法第119-120页
    5.2 典型生活性街道冬季热环境实态分析第120-127页
        5.2.1 典型东西向生活性街道青年路街冬季热环境实态分析第120-122页
        5.2.2 典型南北向生活性街道双仁府街冬季热环境实态分析第122-124页
        5.2.3 典型东西向生活性街道昌明路冬季热环境实态分析第124-125页
        5.2.4 典型南北向生活性街道贡院门街冬季热环境实态分析第125-127页
        5.2.5 典型生活性街道冬季热环境特征总结第127页
    5.3 典型混合性街道冬季热环境实态分析第127-134页
        5.3.1 典型南北向混合性街道翠华路冬季热环境实态分析第127-129页
        5.3.2 典型东西向混合性街道长缨东路冬季热环境实态分析第129-130页
        5.3.3 典型东西向混合性街道西关正街冬季热环境实态分析第130-131页
        5.3.4 典型南北向混合性街道北关正街冬季热环境实态分析第131-133页
        5.3.5 典型混合性街道冬季热环境特征分析第133-134页
    5.4 典型街道冬季行人热舒适分析第134-139页
        5.4.1 街道冬季热舒适的评价方法第134页
        5.4.2 典型生活性街道冬季热舒适分析第134-137页
        5.4.3 典型混合性街道冬季热舒适分析第137-139页
    5.5 冬季街道行人热舒适的影响因素第139-141页
    5.6 本章小结第141-143页
6 结论与展望第143-146页
    6.1 主要结论第143-145页
    6.2 研究的创新点第145页
    6.3 存在的不足及对未来的展望第145-146页
参考文献第146-152页
图表索引第152-157页
    图录第152-156页
    表录第156-15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57-158页
致谢第158页

论文共1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RCS组合框架结构地震破坏模型和评估分析
下一篇:甘肃省民族聚居区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