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9页 |
1.1 手性拆分的意义 | 第8-13页 |
1.1.1 手性色谱分离技术发展概况 | 第8-10页 |
1.1.2 微 /纳流技术用于手性拆分的原理及其研究进展 | 第10-13页 |
1.2 电驱动手性拆分技术的研究进展 | 第13-21页 |
1.2.1 CEC 与 CE 手性分离研究概况 | 第13-14页 |
1.2.2 手性拆分的数学模型 | 第14-15页 |
1.2.3 分析物 -选择剂复合物结构的研究 | 第15-18页 |
1.2.4 CE 中使用的新型手性选择剂 | 第18-21页 |
1.3 金属纳米粒子在手性识别和手性分离中的应用 | 第21-27页 |
1.3.1 金纳米粒子( Gold nanoparticles, GNPs) | 第21-23页 |
1.3.2 银纳米粒子( Silver nanoparticles, SNPs) | 第23-24页 |
1.3.3 量子点( Quantum dots, QDs) | 第24-25页 |
1.3.4 磁性纳米粒子( Magnetic nanoparticles, MNPs) | 第25-26页 |
1.3.5 其它类型金属纳米粒子 | 第26-27页 |
1.4 展望 | 第27-28页 |
1.5 选题意义 | 第28-29页 |
第二章 去甲万古霉素修饰的金纳米粒子的合成及其在半胱氨酸检测中的应用 | 第29-50页 |
2.1 引言 | 第29-30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0-49页 |
2.2.1 试剂 | 第30页 |
2.2.2 仪器 | 第30-31页 |
2.2.3 去甲万古霉素修饰的金纳米粒子的制备 | 第31-32页 |
2.2.4 去甲万古霉素修饰的金纳米粒子的表征 | 第32页 |
2.2.5 去甲万古霉素修饰的金纳米粒子检测半胱氨酸 | 第32-33页 |
2.2.6 结果与讨论 | 第33-49页 |
2.2.6.1 反应溶液 pH 和还原剂浓度对于 GNPs 粒径分布的影响 | 第37-40页 |
2.2.6.2 反应温度和时间对 NVC-GNPs 粒径分布的影响 | 第40-42页 |
2.2.6.3 基于 NVC-GNPs 比色法检测半胱氨酸 | 第42-49页 |
2.3 小结 | 第49-50页 |
第三章 双胺纳米粒子的合成及其在毛细管电泳手性拆分中的应用 | 第50-68页 |
3.1 引言 | 第50-52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52-66页 |
3.2.1 试剂 | 第52-53页 |
3.2.2 仪器 | 第53页 |
3.2.3 dASNPs 的合成及表征 | 第53-54页 |
3.2.3.1 dASNPs 的合成 | 第53页 |
3.2.3.2 dASNPs 的表征 | 第53-54页 |
3.2.4 毛细管电泳手性拆分实验 | 第54-66页 |
3.2.4.1 色谱条件 | 第54-55页 |
3.2.4.2 样品的前处理 | 第55-56页 |
3.2.4.3 以 HP-β-CD 为手性选择剂的电泳试验 | 第56-58页 |
3.2.4.4 以 CM-β-CD 为手性选择剂的手性拆分实验 | 第58-62页 |
3.2.4.5 dASNPs 改善手性分离的机理的探讨 | 第62-66页 |
3.2.4.6 手性拆分实验的重复性 | 第66页 |
3.3 小结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82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