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8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7-8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7-8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8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8-12页 |
一、社区矫正的实践模式 | 第8-10页 |
二、社区矫正的社会参与 | 第10-12页 |
第三节 研究设计 | 第12-18页 |
一、核心概念界定 | 第12-13页 |
二、研究对象与理论基础 | 第13-15页 |
三、资料收集方法 | 第15-18页 |
第二章 社区矫正的社会参与现状 | 第18-26页 |
第一节 K区和G区社区矫正工作概况 | 第18-21页 |
一、社区服刑人员 | 第18页 |
二、社会参与主体构成 | 第18-20页 |
三、社会参与的工作模式 | 第20-21页 |
第二节 社会参与社区矫正工作的内容 | 第21-26页 |
一、监督管理 | 第21-22页 |
二、教育矫正 | 第22-23页 |
三、社区服务 | 第23-24页 |
四、帮教扶助 | 第24-26页 |
第三章 社区矫正的社会参与现状评估 | 第26-33页 |
第一节 社会参与的程度 | 第26-29页 |
一、参与广度 | 第26页 |
二、参与深度 | 第26-29页 |
第二节 社会参与社区矫正工作的评估 | 第29-33页 |
一、过程有效性评估 | 第29-30页 |
二、效果评估 | 第30-33页 |
第四章 社区矫正社会参与的问题 | 第33-38页 |
第一节 社会参与存在的问题 | 第33-35页 |
一、社会参与意识较低,参与力量薄弱 | 第33页 |
二、社会参与素质偏低 | 第33-34页 |
三、社会参与流动性大 | 第34-35页 |
四、社会参与层次偏低,参与主体互动不足 | 第35页 |
第二节 社会参与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5-38页 |
一、社会参与认知不足 | 第35-36页 |
二、社会参与能力有限 | 第36页 |
三、社会参与缺乏相关制度保障 | 第36-38页 |
第五章 社区矫正社会参与问题的优化对策 | 第38-45页 |
第一节 加强社会宣传,完善法律保障机制 | 第38-39页 |
一、完善社区矫正法律体系 | 第38-39页 |
二、加强社会宣传引导 | 第39页 |
第二节 落实社会参与主体的制度保障及激励机制 | 第39-43页 |
一、加强对社会组织的建设,完善社会组织的参与机制 | 第39-40页 |
二、建立社会工作者的保障机制,加强社区矫正工作者的队伍建设 | 第40-41页 |
三、完善社会志愿者的实施机制和社会资本保障机制 | 第41-42页 |
四、实施家庭帮教、企业优惠政策制度 | 第42-43页 |
第三节 落实社会参与管理机制 | 第43-45页 |
一、明确各部门及参与主体的权责分工,实现有效互动 | 第43页 |
二、拓宽参与渠道,实现分层管理、有效参与 | 第43-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一、著作 | 第46页 |
二、期刊论文 | 第46-48页 |
三、学位论文 | 第48页 |
四、报纸 | 第48-49页 |
附录 | 第49-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