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模板聚合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及其污泥脱水性能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21页
    1.1 污泥的产生和处理方法第10-13页
        1.1.1 污泥的分类及性质第10-11页
        1.1.2 污泥的处理方法第11-13页
    1.2 絮凝剂在污泥处理中的应用第13-16页
        1.2.1 污泥的预处理第13页
        1.2.2 絮凝剂作用机理第13-14页
        1.2.3 絮凝剂分类及其在污泥处理中的应用第14-16页
    1.3 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的研究现状第16-17页
        1.3.1 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的制备方法第16页
        1.3.2 共聚合法的机理第16-17页
    1.4 模板聚合第17-19页
        1.4.1 模板聚合的机理第17-18页
        1.4.2 模板聚合的研究现状第18页
        1.4.3 紫外光引发模板聚合反应第18-19页
    1.5 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第19-20页
    1.6 研究的技术路线第20-21页
2 阳离子聚丙烯酰胺 P(AM-DAC)的优化制备第21-33页
    2.1 引言第21页
    2.2 实验药品与仪器第21-22页
    2.3 实验方法第22-25页
        2.3.1 制备方法第22-23页
        2.3.2 相对分子量的测定方法第23-25页
    2.4 单因素实验结果与讨论第25-30页
        2.4.1 单体总质量分数对 P(AM-DAC)相对分子量的影响第25-26页
        2.4.2 DAC 质量分数对 P(AM-DAC)相对分子量的影响第26页
        2.4.3 引发剂浓度对 P(AM-DAC)相对分子量的影响第26-27页
        2.4.4 反应体系 pH 值对 P(AM-DAC)相对分子量的影响第27-28页
        2.4.5 尿素浓度对 P(AM-DAC)相对分子量的影响第28-29页
        2.4.6 紫外光照射时间对 P(AM-DAC)相对分子量的影响第29-30页
    2.5 正交实验结果与讨论第30-32页
        2.5.1 正交实验设计第30-31页
        2.5.2 正交实验结果分析第31-32页
    2.6 本章小结第32-33页
3 模板聚丙烯酸钠(PAAS)的作用探讨第33-40页
    3.1 引言第33页
    3.2 实验药品与仪器第33页
    3.3 实验方法第33-35页
        3.3.1 聚合实验方法第33-34页
        3.3.2 确定 P(AM-DAC)组成的方法第34页
        3.3.3 单体竞聚率的计算方法第34-35页
    3.4 结果与讨论第35-39页
        3.4.1 单体竞聚率的计算第35-37页
        3.4.2 单体竞聚率对比分析第37-39页
    3.5 本章小结第39-40页
4 阳离子聚丙烯酰胺 P(AM-DAC)的表征与分析第40-45页
    4.1 实验仪器第40页
    4.2 实验方法第40-41页
        4.2.1 产品预处理第40页
        4.2.2 表征方法第40-41页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41-44页
        4.3.1 红外光谱分析第41页
        4.3.2 ~1H-NMR 光谱分析第41-42页
        4.3.3 扫描电镜分析第42-43页
        4.3.4 差热-热重分析第43-44页
    4.4 本章小结第44-45页
5 污泥脱水实验研究第45-58页
    5.1 引言第45页
    5.2 实验药品与仪器第45-46页
        5.2.1 污泥样品第45页
        5.2.2 实验药品第45-46页
        5.2.3 实验仪器第46页
    5.3 实验方法第46-49页
        5.3.1 污泥脱水预处理第47页
        5.3.2 污泥真空抽滤脱水第47-48页
        5.3.3 各项指标的测定第48-49页
    5.4 结果与讨论第49-56页
        5.4.1 投加量对污泥脱水效果的影响第49-50页
        5.4.2 相对分子量对污泥脱水效果的影响第50-51页
        5.4.3 阳离子度对污泥脱水效果的影响第51-52页
        5.4.4 污泥 pH 值对污泥脱水效果的影响第52-54页
        5.4.5 污泥温度对污泥脱水效果的影响第54页
        5.4.6 分离模板与未分离模板产品的污泥脱水效果对比第54-55页
        5.4.7 自制产品与市售产品的污泥脱水效果对比第55-56页
    5.5 本章小结第56-58页
6 结论与建议第58-60页
    6.1 结论第58-59页
    6.2 建议第59-60页
致谢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7页
附录第67页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67页
    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目录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滇池东岸非点源污染负荷控制初探
下一篇:不同热加工处理的生鲜乳与复原乳产品鉴别方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