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前言 | 第8-10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0-16页 |
2.1 有关快乐体操概念的研究 | 第10-11页 |
2.2 有关快乐体操特点及功能的研究 | 第11-12页 |
2.3 有关快乐体操教学内容的研究 | 第12-13页 |
2.4 有关快乐体操开展现状的研究 | 第13-16页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16-19页 |
3.1 研究对象 | 第16-17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3.2.1 文献资料法 | 第17页 |
3.2.2 专家访谈法 | 第17页 |
3.2.3 实地考察法 | 第17页 |
3.2.4 问卷调查法 | 第17-19页 |
3.2.5 数理统计法 | 第19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19-37页 |
4.1 陕西省小学快乐体操发展的基本现状分析 | 第19-23页 |
4.1.1 快乐体操的推广进程 | 第19页 |
4.1.2 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 | 第19-20页 |
4.1.3 快乐体操的宣传形式 | 第20页 |
4.1.4 快乐体操的赛事组织 | 第20-21页 |
4.1.5 试点学校的评估制度 | 第21页 |
4.1.6 快乐体操运动场地、器材的现状分析 | 第21-22页 |
4.1.7 快乐体操试点学校体育经费的现状分析 | 第22-23页 |
4.2 陕西省小学快乐体操的教学现状分析 | 第23-27页 |
4.2.1 快乐体操的课程开设情况 | 第23-24页 |
4.2.2 快乐体操的教学目标 | 第24页 |
4.2.3 快乐体操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 | 第24-25页 |
4.2.4 快乐体操的教学内容及教材 | 第25-26页 |
4.2.5 快乐体操的评价方法 | 第26-27页 |
4.3 陕西省快乐体操试点学校体育教师的现状分析 | 第27-30页 |
4.3.1 体育教师的年龄阶段 | 第27-28页 |
4.3.2 体育教师的专项比例现状 | 第28-29页 |
4.3.3 体育教师的学历现状 | 第29页 |
4.3.4 体育教师的培训情况 | 第29-30页 |
4.4 陕西省快乐体操试点学校学生情况的现状分析 | 第30-33页 |
4.4.1 学生对快乐体操的认知度 | 第30-31页 |
4.4.2 学生参与快乐体操的动机 | 第31页 |
4.4.3 学生对快乐体操的喜欢程度 | 第31-32页 |
4.4.4 .学生的学习时间 | 第32-33页 |
4.5 陕西省小学快乐体操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33-35页 |
4.5.1 学校领导的重视度不够,宣传形式单一,缺乏宣传力度 | 第33页 |
4.5.2 学校评估制度滞后,不能保证教学质量 | 第33页 |
4.5.3 体育经费来源单一,分配不均 | 第33-34页 |
4.5.4 缺乏统一教材,体育课开展受阻 | 第34页 |
4.5.5 忽视教学评价的调节功能 | 第34页 |
4.5.6 专业师资力量不足,培训过后缺少交流 | 第34页 |
4.5.7 学生能力不平衡,器械水平较弱 | 第34-35页 |
4.6 陕西省小学快乐体操试点学校的发展对策 | 第35-37页 |
4.6.1 提高学校领导的重视,增加宣传形式,加大宣传力度 | 第35页 |
4.6.2 落实试点学校的评估制度,提高教学质量 | 第35页 |
4.6.3 扩展体育资金来源,专款专用 | 第35页 |
4.6.4 研发快乐体操校本课程,完善课程内容 | 第35-36页 |
4.6.5 明确教学评价的目的,重视对教学评价的调节 | 第36页 |
4.6.6 与高校、俱乐部建立合作关系,优势互补 | 第36页 |
4.6.7 开展试点学校联谊活动,增加交流机会 | 第36页 |
4.6.8 网络培训与传统教师培训结合,增加培训次数 | 第36-37页 |
4.6.9 增加器械练习的比重,减少项目差距 | 第37页 |
5 结论与建议 | 第37-39页 |
5.1 结论 | 第37-38页 |
5.2 建议 | 第38-39页 |
致谢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附录 | 第43-5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