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前言 | 第14-15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5-29页 |
1.1 我国黄牛资源及传统育种现状 | 第15-18页 |
1.1.1 秦川牛 | 第15-16页 |
1.1.2 南阳牛 | 第16页 |
1.1.3 郏县红牛 | 第16-17页 |
1.1.4 中国荷斯坦牛 | 第17-18页 |
1.2 分子标记与肉牛育种 | 第18-20页 |
1.2.1 分子标记概述 | 第18页 |
1.2.2 DNA 分子标记方法 | 第18-19页 |
1.2.2.1 PCR-RFLP | 第19页 |
1.2.2.2 SNP | 第19页 |
1.2.3 分子标记在牛育种中的应用 | 第19-20页 |
1.3 营养水平与养牛业 | 第20-22页 |
1.3.1 营养水平与肉质性状 | 第20-21页 |
1.3.2 营养水平与肉牛肥育 | 第21页 |
1.3.3 营养水平与产奶性能 | 第21页 |
1.3.4 营养水平与生长和繁殖 | 第21-22页 |
1.4 实时荧光定量 PCR 研究进展及应用 | 第22-25页 |
1.4.1 实时荧光定量 PCR 技术原理 | 第22页 |
1.4.2 实时荧光定量 PCR 的检测方法及特点 | 第22-23页 |
1.4.2.1 荧光染料嵌入法 | 第22-23页 |
1.4.2.2 荧光杂交探针法 | 第23页 |
1.4.3 实时荧光定量 PCR 的定量方法 | 第23-24页 |
1.4.3.1 标准曲线法的绝对定量 | 第23-24页 |
1.4.3.2 无参照基因法的相对定量 | 第24页 |
1.4.3.3 以参照基因为标准的相对定量 | 第24页 |
1.4.4 荧光定量 PCR 在牛上的应用研究 | 第24-25页 |
1.5 目的基因 FOXA2 研究进展 | 第25-29页 |
1.5.1 FOXA2 基因及其家族概述 | 第25页 |
1.5.2 FOXA2 的分子结构 | 第25页 |
1.5.3 FOXA2 的活性和定位 | 第25-26页 |
1.5.4 FOXA2 生物学功能 | 第26-29页 |
1.5.4.1 FOXA2 与脂代谢 | 第26页 |
1.5.4.2 FOXA2 与糖代谢 | 第26-27页 |
1.5.4.3 FOXA2 与胰岛素敏感性 | 第27页 |
1.5.4.4 FOXA2 与胰腺发育 | 第27页 |
1.5.4.5 FOXA2 的其他作用 | 第27-29页 |
第二章 不同发育阶段的秦川牛 FOXA2 基因组织表达规律 | 第29-38页 |
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29-31页 |
2.1.1 试验材料 | 第29页 |
2.1.1.1 试验样本 | 第29页 |
2.1.1.2 试验所需仪器设备与试剂 | 第29页 |
2.1.2 试验方法 | 第29-31页 |
2.1.2.1 总 RNA 的提取及其质量检测 | 第29页 |
2.1.2.2 反转录及 cDNA 质量检测 | 第29-30页 |
2.1.2.3 qRT-PCR 引物的设计及其质量检测 | 第30页 |
2.1.2.4 qRT-PCR 检测 FOXA2 基因的组织表达差异 | 第30页 |
2.1.2.5 实时定量数据处理 | 第30-31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31-35页 |
2.2.1 总 RNA 质量检测结果 | 第31页 |
2.2.2 cDNA 质量及 qRT-PCR 引物特异性检测结果 | 第31-32页 |
2.2.3 FOXA2 基因在秦川牛中的组织表达谱 | 第32-35页 |
2.2.3.1 秦川牛 FOXA2 基因在胎牛时期的组织表达谱 | 第32页 |
2.2.3.2 秦川牛 FOXA2 基因在犊牛时期的组织表达谱 | 第32-33页 |
2.2.3.3 秦川牛 FOXA2 基因在成年牛时期的组织表达谱 | 第33-34页 |
2.2.3.4 三个时期的秦川牛 FOXA2 基因在相同组织中的表达谱 | 第34-35页 |
2.3 讨论 | 第35-37页 |
2.3.1 组织表达谱的研究方法 | 第35页 |
2.3.2 秦川牛 FOXA2 基因的时空表达差异分析 | 第35-37页 |
2.4 小结 | 第37-38页 |
第三章 不同营养水平的中国荷斯坦牛 FOXA2 基因组织表达规律 | 第38-44页 |
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38-39页 |
3.1.1 试验动物 | 第38页 |
3.1.2 实验设计与管理 | 第38-39页 |
3.1.3 样品采集 | 第39页 |
3.1.4 试验方法 | 第39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39-41页 |
3.2.1 中国荷斯坦牛犊牛时期 FOXA2 基因的组织表达谱分析 | 第39-40页 |
3.2.2 三种饲养条件的中国荷斯坦牛 FOXA2 基因的组织表达谱 | 第40-41页 |
3.3 讨论 | 第41-43页 |
3.3.1 营养水平对黄牛育肥影响的研究方法 | 第41-42页 |
3.3.2 中国荷斯坦牛犊牛时期 FOXA2 基因的表达差异分析 | 第42页 |
3.3.3 不同营养水平的中国荷斯坦牛 FOXA2 基因的表达差异分析 | 第42-43页 |
3.4 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黄牛 FOXA2 基因的遗传变异及其与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 | 第44-66页 |
4.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44-46页 |
4.1.1 试验材料 | 第44页 |
4.1.1.1 试验动物及生长性状相关资料 | 第44页 |
4.1.1.2 试验所需仪器设备与试剂 | 第44页 |
4.1.2 试验方法 | 第44-46页 |
4.1.2.1 血样采集及基因组 DNA 的提取 | 第44-45页 |
4.1.2.2 基因组 DNA 质量检测 | 第45页 |
4.1.2.3 引物的设计及合成 | 第45页 |
4.1.2.4 PCR 反应体系和扩增条件 | 第45页 |
4.1.2.5 根据测序结果设计酶切引物 | 第45-46页 |
4.1.2.6 多态位点的 PCR-RFLP 分析 | 第46页 |
4.1.2.7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46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46-62页 |
4.2.1 黄牛基因组 DNA 样品质量检测 | 第46页 |
4.2.2 黄牛 FOXA2 基因片段的扩增及混合池 DNA 测序 | 第46-47页 |
4.2.3 混合 DNA 池测序检测黄牛 FOXA2 基因多态位点 | 第47-48页 |
4.2.4 黄牛 FOXA2 基因多态位点的 PCR-RFLP 分析 | 第48-51页 |
4.2.4.1 FOXA2 基因 SV1 和 SV2 位点的 PCR-RFLP 联合分析及测序验证 | 第48-50页 |
4.2.4.2 FOXA2 基因 SV3 位点的 PCR-RFLP 分析及测序验证 | 第50页 |
4.2.4.3 FOXA2 基因 SV4 位点的 PCR-RFLP 分析及测序验证 | 第50-51页 |
4.2.5 黄牛 FOXA2 基因多态位点的群体遗传学数据分析 | 第51-52页 |
4.2.6 黄牛 FOXA2 基多态位点的单倍型及连锁不平衡分析 | 第52-54页 |
4.2.6.1 黄牛 FOXA2 基因多态位点在三个黄牛品种中的单倍型分析 | 第52-53页 |
4.2.6.2 黄牛 FOXA2 基因多态位点的连锁不平衡分析 | 第53-54页 |
4.2.7 黄牛 FOXA2 基因各多态位点与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 | 第54-55页 |
4.2.7.1 秦川牛 FOXA2 基因各多态位点与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 | 第54页 |
4.2.7.2 南阳牛 FOXA2 基因各多态位点与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 | 第54-55页 |
4.2.7.3 郏县红牛 FOXA2 基因各多态位点与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 | 第55页 |
4.2.7.4 夏郏牛 FOXA2 基因各多态位点与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 | 第55页 |
4.2.7.5 德南牛 FOXA2 基因各多态位点与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 | 第55页 |
4.2.8 黄牛 FOXA2 基因多态位点组合基因型与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 | 第55-62页 |
4.2.8.1 秦川牛 FOXA2 基因多态位点组合基因型与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 | 第55页 |
4.2.8.2 郏县红牛 FOXA2 基因多态位点组合基因型与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 | 第55-62页 |
4.3 讨论 | 第62-65页 |
4.3.1 黄牛 FOXA2 基因 SNPs 检测的方法 | 第62页 |
4.3.2 黄牛 FOXA2 基因多态位点的分析 | 第62页 |
4.3.3 黄牛 FOXA2 基因的群体遗传学分析 | 第62-63页 |
4.3.4 FOXA2 基因的单倍型及连锁不平衡分析 | 第63-64页 |
4.3.5 FOXA2 基因多态位点的遗传效应分析 | 第64-65页 |
4.4 小结 | 第65-66页 |
试验结论与创新点 | 第66-67页 |
1 试验结论 | 第66页 |
2 创新点 | 第66页 |
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6页 |
附录 | 第76-85页 |
缩略词 | 第85-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
个人简介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