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速纯电动汽车一次成型整体车身轻量化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1.2 车身轻量化技术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第2章 电动汽车车身静力学分析 | 第17-27页 |
2.1 车身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17-21页 |
2.1.1 车身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原则 | 第17页 |
2.1.2 车身三维模型处理 | 第17-18页 |
2.1.3 单元类型选取 | 第18页 |
2.1.4 网格划分及其质量控制 | 第18-19页 |
2.1.5 材料属性 | 第19-21页 |
2.2 车身静力学分析 | 第21-26页 |
2.2.1 水平弯曲工况 | 第22-23页 |
2.2.2 悬空工况 | 第23-24页 |
2.2.3 紧急制动工况 | 第24-25页 |
2.2.4 急转弯工况 | 第25-26页 |
2.3 车身强度校核 | 第2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电动汽车车身动态分析 | 第27-34页 |
3.1 动态分析的主要方法 | 第27-28页 |
3.1.1 振型叠加法 | 第27-28页 |
3.1.2 直接解法 | 第28页 |
3.2 车身模态分析 | 第28-32页 |
3.2.1 模态分析理论 | 第28-29页 |
3.2.2 模态分析的评价方法 | 第29页 |
3.2.3 车身模态计算 | 第29-31页 |
3.2.4 车身模态结果分析 | 第31-32页 |
3.3 车身瞬时模态动态分析 | 第32-33页 |
3.3.1 瞬时模态动态分析工况 | 第32页 |
3.3.2 瞬时模态动态分析计算及结果分析 | 第32-3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4章 电动汽车车身拓扑优化 | 第34-42页 |
4.1 拓扑优化的原理和方法 | 第34-36页 |
4.1.1 结构优化方法 | 第34-35页 |
4.1.2 拓扑优化方法 | 第35-36页 |
4.1.3 拓扑优化数学模型 | 第36页 |
4.2 拓扑优化过程 | 第36-38页 |
4.2.1 建立拓扑优化初步模型 | 第37页 |
4.2.2 拓扑优化内容 | 第37-38页 |
4.3 优化结果分析及结构改进 | 第38-39页 |
4.4 优化后车身性能验证 | 第39-4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5章 滚塑一次成型实验 | 第42-52页 |
5.1 滚塑成型的原理和原料 | 第42-44页 |
5.1.1 滚塑成型原理 | 第42-43页 |
5.1.2 滚塑成型原料 | 第43-44页 |
5.1.3 滚塑一次成型的优点 | 第44页 |
5.2 滚塑成型工艺 | 第44-46页 |
5.2.1 加料 | 第44页 |
5.2.2 加热 | 第44-45页 |
5.2.3 旋转速度 | 第45页 |
5.2.4 冷却并旋转 | 第45-46页 |
5.2.5 脱模并定型 | 第46页 |
5.3 滚塑成型关键技术 | 第46-49页 |
5.3.1 滚塑一次成型专用模具 | 第46-48页 |
5.3.2 恒温定型室 | 第48-49页 |
5.4 滚塑成型工艺技术难点 | 第49-50页 |
5.4.1 气泡和孔眼 | 第49页 |
5.4.2 车身收缩与变形 | 第49-50页 |
5.5 一次成型实验结果 | 第50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总结和展望 | 第52-54页 |
全文总结 | 第52页 |
全文展望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