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黑龙江省水资源承载力研究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1 引言 | 第11-18页 |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和趋势 | 第12-15页 |
1.2.1 国内研究动态与趋势 | 第12-14页 |
1.2.2 国外研究动态与趋势 | 第14-15页 |
1.3 黑龙江省自然地理特点及水资源现状 | 第15-16页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2 生态需水计算 | 第18-32页 |
2.1 旱地生态环境需水 | 第18-29页 |
2.2 湿地生态环境需水 | 第29-32页 |
3 生产生活用水计算 | 第32-38页 |
3.1 工业生产需水 | 第32-35页 |
3.2 农业渔业需水 | 第35-36页 |
3.2.1 农业 | 第35-36页 |
3.2.2 渔业 | 第36页 |
3.3 第三产业用水行业类别 | 第36-37页 |
3.4 人口生活用水量 | 第37-38页 |
4 优化配置水资源方案线性计算 | 第38-46页 |
4.1 目标函数 | 第38页 |
4.1.1 用水相关行业GDP | 第38页 |
4.1.2 非用水的行业的GDP | 第38页 |
4.2 限制条件 | 第38-39页 |
4.3 水资源分配结果 | 第39-46页 |
4.3.1 农业主要作物水资源配置结果 | 第39页 |
4.3.2 工业行业水资源配置结果 | 第39-43页 |
4.3.3 第三产业主要行业水资源分配结果 | 第43-44页 |
4.3.4 水资源优化配置生产方案 | 第44-46页 |
5 利用模糊评价法评价水资源配置结果 | 第46-52页 |
5.1 模糊综合评价 | 第46页 |
5.2 评判方法 | 第46页 |
5.3 黑龙江省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 第46-52页 |
5.3.1 评价指标 | 第46页 |
5.3.2 各指标权重计算 | 第46-47页 |
5.3.3 隶属度的计算 | 第47-49页 |
5.3.4 评价结果 | 第49-52页 |
6 结论与讨论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