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水利工程论文--水工勘测水工设计论文--水工勘测论文

酸碱侵蚀下红土的工程特性与受损化学成分的关系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1页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和现状第12-15页
        1.2.1 国内研究进展和现状第12-14页
        1.2.2 国外研究进展和现状第14-15页
    1.3 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第15页
    1.4 研究课题的提出及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5-17页
        1.4.1 研究课题的提出第15-17页
        1.4.2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7页
    1.5 研究创新点第17-18页
    1.6 本文的组织安排第18-19页
    1.7 本章小结第19-21页
第二章 酸碱侵蚀下红土的加速寿命试验第21-27页
    2.1 试验土样的基本物理与击实特性第21-22页
    2.2 酸蚀红土的加速寿命试验第22-23页
        2.2.1 化学试剂与试验周期第22-23页
        2.2.2 土样制备与加速寿命试验第23页
    2.3 碱蚀红土的加速寿命试验第23-24页
        2.3.1 化学试剂与试验周期第23-24页
        2.3.2 土样制备与加速寿命试验第24页
    2.4 本章小结第24-27页
第三章 受蚀红土的工程特性与化学成分的变化第27-51页
    3.1 酸蚀红土的工程特性变化第27-36页
        3.1.1 酸蚀红土的渗透变化第27-28页
        3.1.2 酸蚀红土的抗剪强度变化第28-30页
        3.1.3 酸蚀红土的压缩变化第30-31页
        3.1.4 酸蚀红土的比重变化第31-32页
        3.1.5 酸蚀红土的界限含水率变化第32-34页
        3.1.6 酸蚀红土的粒组变化第34-36页
    3.2 酸蚀红土的化学成分变化第36-39页
    3.3 碱蚀红土的工程特性变化第39-47页
        3.3.1 碱蚀红土的渗透变化第39-40页
        3.3.2 碱蚀红土的抗剪强度变化第40-42页
        3.3.3 碱蚀红土的压缩变化第42-43页
        3.3.4 碱蚀红土的比重变化第43-44页
        3.3.5 碱蚀红土的界限含水率变化第44-45页
        3.3.6 碱蚀红土的粒组变化第45-47页
    3.4 碱蚀红土的化学成分变化第47-50页
    3.5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四章 受蚀红土的化学成分与工程特性的变化机理第51-59页
    4.1 受蚀红土的化学成分变化机理第51-53页
        4.1.1 红土化学成分的化学性质第51-52页
        4.1.2 酸蚀红土的化学成分变化机理第52页
        4.1.3 碱蚀红土的化学成分变化机理第52-53页
    4.2 受蚀红土的工程特性变化机理第53-57页
        4.2.1 红土化学成分的作用第53-54页
        4.2.2 酸蚀红土的工程特性变化机理第54-56页
        4.2.3 碱蚀红土的工程特性变化机理第56-57页
    4.3 本章小结第57-59页
第五章 受蚀红土的工程指标与受损成分的关系模型第59-83页
    5.1 相关的理论和方法第59-66页
        5.1.1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第59-60页
        5.1.2 回归参数的估计第60-61页
        5.1.3 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第61-62页
        5.1.4 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第62-63页
        5.1.5 多重共线性第63-65页
        5.1.6 逐步回归分析第65-66页
    5.2 酸蚀红土的工程指标与受损成分的回归模型第66-73页
        5.2.1 选择变量和假设模型第66-69页
        5.2.2 建立逐步回归模型第69-73页
    5.3 碱蚀红土的工程指标与受损成分的回归模型第73-81页
        5.3.1 选择变量和假设模型第73-77页
        5.3.2 建立逐步回归模型第77-81页
    5.4 本章小结第81-83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83-85页
    6.1 主要结论第83-84页
    6.2 展望第84-85页
致谢第85-87页
参考文献第87-91页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第91-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黑龙江省水资源承载力研究
下一篇:新疆哈密红石铜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构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