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7页 |
1.1 紫细菌分类及特性 | 第11-13页 |
1.2 紫细菌光合色素研究进展 | 第13-21页 |
1.2.1 合成途径 | 第13-17页 |
1.2.2 环境适应性调控 | 第17-21页 |
1.3 紫细菌色素蛋白复合体研究进展 | 第21-24页 |
1.3.1 PPC 种类及组成 | 第21-23页 |
1.3.2 PPC 环境适应性调控 | 第23-24页 |
1.4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4-27页 |
第2章 固氮红杆菌 R7 活细胞 421 nm 特征光谱的成因 | 第27-47页 |
2.1 材料和方法 | 第28-31页 |
2.1.1 材料 | 第28页 |
2.1.2 方法 | 第28-31页 |
2.2 结果和分析 | 第31-43页 |
2.2.1 421 nm 特征光谱形成的影响因素 | 第31-33页 |
2.2.2 甘氨酸浓度对 421 nm 特征光谱形成的影响 | 第33-35页 |
2.2.3 色素组分分析 | 第35-39页 |
2.2.4 甘氨酸对光合色素组成的影响 | 第39-41页 |
2.2.5 MPE 和蛋白体外相互作用 | 第41-43页 |
2.3 讨论 | 第43-47页 |
2.3.1 菌体细胞 421 nm 特征光谱的归属 | 第43-44页 |
2.3.2 甘氨酸对光合色素的调控作用 | 第44-47页 |
第3章 嗜盐海洋着色菌 283‐1 的色素组分分析及环境适应性调控 | 第47-61页 |
3.1 材料和方法 | 第48-50页 |
3.1.1 材料 | 第48页 |
3.1.2 方法 | 第48-50页 |
3.2 结果和分析 | 第50-58页 |
3.2.1 色素组分 TLC 分析 | 第50-51页 |
3.2.2 光强对菌体生长及色素合成的影响 | 第51-52页 |
3.2.3 氧对菌体生长及色素合成的影响 | 第52-53页 |
3.2.4 盐度对菌体生长及色素合成的影响 | 第53-55页 |
3.2.5 二苯胺(DPA)对菌体生长及色素合成的影响 | 第55-56页 |
3.2.6 甘氨酸(Gly)对菌体生长及色素合成的影响 | 第56-57页 |
3.2.7 NO~(-)_2-N 对菌体生长及色素合成的影响 | 第57-58页 |
3.3 讨论 | 第58-61页 |
第4章 奥氏酮系 Car 的制备方法 | 第61-73页 |
4.1 材料和方法 | 第62-64页 |
4.1.1 材料 | 第62页 |
4.1.2 方法 | 第62-64页 |
4.2 结果和分析 | 第64-71页 |
4.2.1 色素提取剂的选择 | 第64-66页 |
4.2.2 色素提取方式的选择 | 第66-67页 |
4.2.3 Car 的制备 | 第67-71页 |
4.3 讨论 | 第71-73页 |
第5章 嗜盐海洋着色菌 283‐1 PPC 分离方法初探 | 第73-87页 |
5.1 材料和方法 | 第74-76页 |
5.1.1 材料 | 第74页 |
5.1.2 方法 | 第74-76页 |
5.2 结果和分析 | 第76-85页 |
5.2.1 超声频率对细胞破壁率的影响 | 第76-77页 |
5.2.2 增溶剂种类和浓度对 PPC 特征光谱的影响 | 第77-79页 |
5.2.3 增溶时间对 PPC 特征光谱的影响 | 第79-80页 |
5.2.4 盐析过程对 PPC 特征光谱的影响 | 第80-81页 |
5.2.5 盐析和透析过程中 LDAO 和 Tween‐80 对 PPC 特征光谱的影响 | 第81-82页 |
5.2.6 Tween‐80 分离 LH2 的 DEAE 阴离子交换层析条件 | 第82-84页 |
5.2.7 LH2 的荧光特性分析 | 第84-85页 |
5.3 讨论 | 第85-87页 |
第6章 结论、创新点和展望 | 第87-89页 |
6.1 结论 | 第87-88页 |
6.2 创新之处 | 第88页 |
6.3 展望 | 第88-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9页 |
致谢 | 第99-101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