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细胞生物学论文--细胞生物化学论文

LPS诱导细胞损伤对细胞表面唾液酸影响的初步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目录第7-10页
第1章 绪论第10-24页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10页
    1.2 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及分析第10-15页
        1.2.1 心血管疾病简介及研究现状第10-11页
        1.2.2 唾液酸的研究现状第11-14页
        1.2.3 心血管疾病、细胞损伤与唾液酸的改变第14-15页
    1.3 唾液酸糖基转移酶的概述第15-18页
        1.3.1 唾液酸糖基转移酶的种类及作用第15-16页
        1.3.2 唾液酸糖基转移酶的晶体结构第16页
        1.3.3 唾液酸糖基转移酶催化反应机理第16-17页
        1.3.4 α-2,6 唾液酸糖基转移酶第17-18页
        1.3.5 α-2,3 唾液酸糖基转移酶第18页
    1.4 常用的唾液酸检测方法第18-20页
        1.4.1 凝集素检测唾液酸第19-20页
        1.4.2 荧光光度法检测唾液酸第20页
        1.4.3 色谱检测唾液酸第20页
    1.5 唾液酸脱落诱导因子第20-21页
        1.5.1 LPS 的概述第20-21页
        1.5.2 LPS 对内皮损伤机制的影响第21页
    1.6 主要研究内容第21-24页
        1.6.1 诱导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第22页
        1.6.2 流式细胞术分析 HUVEC 表面唾液酸变化第22页
        1.6.3 激光共聚焦分析 HUVEC 表面唾液酸变化第22页
        1.6.4 qRT-PCR 分析 HUVEC 唾液酸糖基转移酶的表达变化第22-23页
        1.6.5 实验技术路线图第23-24页
第2章 材料与方法第24-30页
    2.1 实验材料第24-25页
        2.1.1 细胞株第24页
        2.1.2 实验仪器及耗材第24-25页
        2.1.3 试剂的配制第25页
    2.2 实验方法第25-30页
        2.2.1 细胞复苏第25-26页
        2.2.2 细胞传代培养第26页
        2.2.3 细胞铺板第26页
        2.2.4 LPS 诱导细胞损伤第26页
        2.2.5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第26-27页
        2.2.6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细胞表面唾液酸变化第27页
        2.2.7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唾液酸变化第27-28页
        2.2.8 RT-PCR 检测唾液酸糖基转移酶表达第28-30页
第3章 LPS 诱发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唾液酸变化分析第30-55页
    3.1 LPS 诱导 HUVEC 细胞损伤模型的建立第30-32页
        3.1.1 LPS 作用浓度的确定第30-32页
        3.1.2 LPS 作用时间的确定第32页
    3.2 LPS 处理后细胞表面α-2,6 唾液酸变化的研究第32-42页
        3.2.1 流式细胞仪分析α-2,6 唾液酸变化第33-37页
        3.2.2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析α-2,6 唾液酸的变化第37-42页
    3.3 LPS 处理后细胞表面α-2,3 唾液酸的变化第42-49页
        3.3.1 流式细胞仪分析α-2,3 唾液酸变化第42-46页
        3.3.2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析α-2,3 唾液酸的变化第46-49页
    3.4 LPS 作用长时间后唾液酸的变化分析第49-52页
        3.4.1 LPS 处理 48 h 后 SNA 标记流式结果第49-50页
        3.4.2 LPS 处理 48 h 后 MAA 标记流式结果第50-52页
    3.5 讨论第52-53页
    3.6 本章小结第53-55页
第4章 LPS 诱发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机制的初步分析第55-63页
    4.1 细胞内唾液酸糖基转移酶的表达分析第55-57页
        4.1.1 引物的有效性第55-56页
        4.1.2 引物的溶解曲线第56-57页
    4.2 实时定量分析唾液酸糖基转移酶的表达变化第57-61页
        4.2.1 LPS 诱导损伤后细胞内 ST6-1 的表达变化第57-58页
        4.2.2 唾液酸糖基转移酶 ST3-1 的 qRT-PCR 结果第58-60页
        4.2.3 LPS 诱导损伤后细胞内 ST3-4 的表达变化第60-61页
    4.3 讨论第61-62页
    4.4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结论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71页
致谢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威海海域海鞘来源可培养细菌多样性和活性菌株筛选
下一篇:紫细菌光合色素的环境适应性调控及含奥氏酮菌株色素蛋白复合体分离条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