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6-9页 |
1 绪论 | 第9-19页 |
1.1 钪元素简介 | 第9页 |
1.1.1 钪元素的发现 | 第9页 |
1.1.2 钪元素的物理化学性质 | 第9页 |
1.1.3 钪的应用 | 第9页 |
1.2 常见的含钪化合物的合成与结构 | 第9-16页 |
1.2.1 氧化钪 | 第10页 |
1.2.2 羟基氧化钪 | 第10-12页 |
1.2.3 氢氧化钪 | 第12-13页 |
1.2.4 钪的卤化物 | 第13页 |
1.2.5 钪的碳酸盐 | 第13-14页 |
1.2.6 钪的磷酸盐和亚磷酸盐 | 第14-15页 |
1.2.7 钪的硼磷酸盐 | 第15-16页 |
1.3 光催化技术 | 第16-18页 |
1.3.1 半导体光催化研究背景 | 第16页 |
1.3.2 光催化的原理 | 第16-17页 |
1.3.3 光解水材料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1.4 本论文选题的目的和内容 | 第18-19页 |
2 实验试剂及分析测试仪器 | 第19-23页 |
2.1 试剂及规格 | 第19页 |
2.2 主要分析测试仪器 | 第19-20页 |
2.2.1 X-射线多晶粉末衍射 | 第19-20页 |
2.2.2 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分析 | 第20页 |
2.2.3 热重-差热分析 | 第20页 |
2.2.4 红外光谱 | 第20页 |
2.2.5 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 | 第20页 |
2.2.6 测定固体比表面积 | 第20页 |
2.2.7 气相色谱仪 | 第20页 |
2.3 样品光催化性能测试 | 第20-23页 |
2.3.1 亚甲基蓝光催化脱色 | 第20-21页 |
2.3.2 光解水制氢 | 第21-23页 |
3 含钪化合物的合成、表征和性质研究 | 第23-45页 |
3.1 引言 | 第23-24页 |
3.2 (H_3O)SC(CO_3)_2 | 第24-33页 |
3.2.1 合成条件 | 第24页 |
3.2.2 表征分析 | 第24-30页 |
3.2.3 性质分析 | 第30-33页 |
3.3 SC-NEW | 第33-37页 |
3.3.1 合成条件 | 第33页 |
3.3.2 表征分析 | 第33-37页 |
3.3.3 性质分析 | 第37页 |
3.4 Α-SCOOH 与Γ-SCOOH | 第37-42页 |
3.4.1 合成条件 | 第37-38页 |
3.4.2 表征分析 | 第38-42页 |
3.5 小结 | 第42-45页 |
4 含钒系列化合物的合成、表征 | 第45-75页 |
4.1 引言 | 第45-55页 |
4.1.1 羟基氧化钒 | 第45-49页 |
4.1.2 钒的氧化物 | 第49-53页 |
4.1.3 钒的硫化物 | 第53-55页 |
4.1.4 钒的其他化合物 | 第55页 |
4.2 Α-VOOH 与Γ-VOOH | 第55-61页 |
4.2.1 合成条件 | 第55页 |
4.2.2 物相表征 | 第55-61页 |
4.2.3 性质表征 | 第61页 |
4.3 VS2与 VS4 | 第61-64页 |
4.3.1 合成条件 | 第61页 |
4.3.2 物相表征 | 第61-64页 |
4.3.3 性质表征 | 第64页 |
4.4 V,S,N | 第64-68页 |
4.4.1 合成条件 | 第64页 |
4.4.2 物相表征 | 第64-68页 |
4.4.3 性质表征 | 第68页 |
4.5 V_2O_5 | 第68-70页 |
4.5.1 合成条件 | 第68页 |
4.5.2 物相表征 | 第68-70页 |
4.6 其他含钒的化合物 | 第70-72页 |
4.6.1 NH_4V_4O_(10) | 第70页 |
4.6.2 CH_3NH_3V_2O_5 | 第70-72页 |
4.7 含钒化合物小结 | 第72-75页 |
5 铌酸盐的合成与性质 | 第75-91页 |
5.1 引言 | 第75-77页 |
5.2 MNB_2O_6(M=MN、ZN)的合成与表征 | 第77-86页 |
5.2.1 合成方法 | 第77-78页 |
5.2.2 表征与讨论 | 第78-86页 |
5.3 其它金属铌酸盐的水热合成 | 第86-89页 |
5.4 铌酸盐小结 | 第89-91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91-93页 |
致谢 | 第93-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103页 |
附录 | 第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