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5页 |
1.1 引言 | 第13-14页 |
1.2 常见的硫酸腐蚀问题 | 第14-17页 |
1.2.1 化学硫酸腐蚀 | 第14-15页 |
1.2.2 生物硫酸腐蚀 | 第15-17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21页 |
1.3.1 硫酸腐蚀试验研究 | 第17-20页 |
1.3.2 硫酸腐蚀预测研究 | 第20-21页 |
1.3.3 存在的问题 | 第21页 |
1.4 本文工作的提出 | 第21-22页 |
1.5 采用的研究方法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5页 |
第二章 冲刷腐蚀理论模型 | 第25-33页 |
2.1 引言 | 第25页 |
2.2 浓度边界层 | 第25-27页 |
2.3 流动边界层 | 第27-31页 |
2.3.1 流动边界层的厚度 | 第28页 |
2.3.2 层流边界层 | 第28-30页 |
2.3.3 湍流边界层 | 第30-31页 |
2.4 浓度边界层与流动边界层的关系 | 第31-32页 |
2.5 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稀硫酸冲刷腐蚀砂浆试验 | 第33-51页 |
3.1 引言 | 第33-34页 |
3.2 试验 | 第34-37页 |
3.2.1 试验装置 | 第34-35页 |
3.2.2 原材料 | 第35页 |
3.2.3 试验设计及过程 | 第35-37页 |
3.3 试验结果 | 第37-49页 |
3.3.1 试件表观特征 | 第37-38页 |
3.3.2 试件的质量损失 | 第38-39页 |
3.3.3 试件的腐蚀深度 | 第39-40页 |
3.3.4 试件的耗酸总量 | 第40页 |
3.3.5 试件的耗酸速度和扩散系数 | 第40-46页 |
3.3.6 试件的流动边界层厚度 | 第46-48页 |
3.3.7 试件壁面处的剪切应力 | 第48页 |
3.3.8 剪切应力与腐蚀深度和耗酸总量之间的关系 | 第48-49页 |
3.4 小结 | 第49-51页 |
第四章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稀硫酸腐蚀预测模型 | 第51-65页 |
4.1 引言 | 第51-52页 |
4.2 支持向量机的基本理论 | 第52-54页 |
4.2.1 VC维理论和泛化误差界 | 第52-53页 |
4.2.2 结构风险最小化原理 | 第53页 |
4.2.3 最优超平面 | 第53-54页 |
4.2.4 核函数 | 第54页 |
4.3 支持向量机具体算法 | 第54-55页 |
4.4 稀硫酸腐蚀预测模型 | 第55-63页 |
4.4.1 一般建模步骤 | 第55-56页 |
4.4.2 稀硫酸冲刷腐蚀砂浆预测模型 | 第56-57页 |
4.4.3 稀硫酸腐蚀砂浆预测模型 | 第57-58页 |
4.4.4 稀硫酸腐蚀掺粉煤灰混凝土预测模型 | 第58-60页 |
4.4.5 稀硫酸腐蚀掺硅灰混凝土预测模型 | 第60-61页 |
4.4.6 稀硫酸腐蚀透水混凝土预测模型 | 第61-63页 |
4.5 小结 | 第63-65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5-68页 |
5.1 引言 | 第65页 |
5.2 主要研究成果 | 第65-66页 |
5.3 展望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5页 |
附录A 支持向量机预测程序 | 第75-85页 |
附录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