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锥形基础局部受压数值模拟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主要符号表 | 第10-11页 |
前言 | 第11-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3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1.2 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 | 第14-22页 |
1.2.1 混凝土局部受压的研究 | 第14-20页 |
1.2.2 基础局部受压的研究 | 第20-21页 |
1.2.3 钢筋混凝土有限元研究 | 第21-22页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第2章 锥形基础有限元模拟基本理论 | 第23-49页 |
2.1 有限元法基本原理及可行性分析 | 第23-24页 |
2.1.1 有限元法基本原理 | 第23页 |
2.1.2 ANSYS运用于结构的可行性分析 | 第23-24页 |
2.2 钢筋混凝土有限元分析 | 第24-39页 |
2.2.1 钢筋混凝土有限元组合模型 | 第24-25页 |
2.2.2 单元类型的选择 | 第25-27页 |
2.2.3 基本材料属性的定义 | 第27-29页 |
2.2.4 破坏准则 | 第29-32页 |
2.2.5 本构关系 | 第32-36页 |
2.2.6 网格划分 | 第36-37页 |
2.2.7 边界条件 | 第37页 |
2.2.8 非线性方程组求解 | 第37-39页 |
2.3 裂缝模拟 | 第39-48页 |
2.3.1 ANSYS裂缝模拟理论 | 第39-42页 |
2.3.2 裂缝传递系数的取值确定 | 第42-48页 |
小结 | 第48-49页 |
第3章 锥形基础局部受压的数值模拟 | 第49-96页 |
3.1 引言 | 第49-50页 |
3.2 模型概况 | 第50-58页 |
3.2.1 基本条件 | 第50-51页 |
3.2.2 算例选取 | 第51-55页 |
3.2.3 柱子及基础的配筋率 | 第55-58页 |
3.3 锥形基础局部受压的破坏特征 | 第58-73页 |
3.3.1 应力分布与发展 | 第58-62页 |
3.3.2 应变分布与发展 | 第62-65页 |
3.3.3 裂缝分布与发展 | 第65-70页 |
3.3.4 锥形基础局部受压破坏机理分析 | 第70-73页 |
3.4 锥形基础坡比对β_1的影响 | 第73-82页 |
3.4.1 局部受压影响面倾斜时β_1的变化 | 第73-76页 |
3.4.2 锥形基础β_1与坡比的关系式推导 | 第76-81页 |
3.4.3 锥形基础β_1减小的原因分析 | 第81-82页 |
3.5 其他因素对锥形基础β_1的影响 | 第82-92页 |
3.5.1 基础厚度对β_1的影响 | 第82-85页 |
3.5.2 绝对尺寸对屏的影响 | 第85-87页 |
3.5.3 偏心距对屏的影响 | 第87-89页 |
3.5.4 基础砼标号对屏的影响 | 第89-91页 |
3.5.5 柱子砼和配箍率对β_1的影响 | 第91-92页 |
3.6 锥形基础β_1-α关系表达式的最终确定 | 第92-94页 |
小结 | 第94-96页 |
第4章 关于锥形基础局部受压设计的建议 | 第96-109页 |
4.1 β_1取值范围的确定 | 第96-97页 |
4.2 两种基础设计软件的局压计算合理性分析 | 第97-100页 |
4.3 锥形基础局部受压配筋建议 | 第100-101页 |
4.4 规范中局压公式的安全系数 | 第101-105页 |
4.5 柱子和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差的限值分析 | 第105-107页 |
小结 | 第107-109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9-112页 |
5.1 结论 | 第109-111页 |
5.2 展望 | 第111-112页 |
附录1 | 第112-123页 |
附录2 | 第123-129页 |
参考文献 | 第129-133页 |
攻读硕士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 第133-134页 |
致谢 | 第1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