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水路运输论文--船舶建造工艺论文

船体典型分段制造工艺力学行为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4-22页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第14-15页
    1.2 研究现状第15-20页
        1.2.1 焊接工艺力学行为研究现状第15-17页
        1.2.2 吊装工艺力学行为研究现状第17-20页
    1.3 本文研究内容和创新点第20-22页
第2章 船体结构焊接变形数值解析分析理论第22-32页
    2.1 引言第22页
    2.2 焊接变形的产生机理第22-24页
        2.2.1 焊接变形的原因第22-23页
        2.2.2 焊接变形的类型第23-24页
    2.3 焊接变形的预测方法第24-25页
        2.3.1 经验法第24页
        2.3.2 解析法第24页
        2.3.3 热弹塑性法第24页
        2.3.4 固有应变法第24-25页
    2.4 热弹塑性有限元分析理论第25-27页
        2.4.1 三维瞬态焊接温度场有限元分析第25-26页
        2.4.2 热弹塑性法基本方程和求解方法第26-27页
    2.5 固有应变理论第27-30页
        2.5.1 固有应变的概念第27页
        2.5.2 固有应变的确定第27-30页
    2.6 本章小结第30-32页
第3章 船体典型分段对接接头残余应力和变形数值模拟及分段焊接变形预测第32-62页
    3.1 前言第32页
    3.2 双层底分段介绍及施工要领第32-36页
        3.2.1 双层底分段基本构件第32-34页
        3.2.2 双层底分段钢材质特性第34-35页
        3.2.3 双层底分段施工要领第35-36页
    3.3 双层底分段对接接头残余应力和变形的数值分析第36-51页
        3.3.1 双层底分段四种典型对接接头基本简介第36-38页
        3.3.2 双层底分段四种典型对接接头有限元模型第38-39页
        3.3.3 双层底分段典型对接接头温度场和应力场数值模拟第39-40页
        3.3.4 焊接接头模拟结果与讨论第40-51页
    3.4 基于固有应变理论的双层底分段焊接变形预测第51-60页
        3.4.1 双层底分段有限元模型第51-52页
        3.4.2 焊件变形预测软件第52页
        3.4.3 分段焊接变形预测第52-60页
    3.5 本章小结第60-62页
第4章 吊装工艺简介和船体典型分段吊装变形分析预测第62-99页
    4.1 前言第62页
    4.2 吊装工艺第62-66页
        4.2.1 分段吊装第62页
        4.2.2 吊装工艺主要设备第62-63页
        4.2.3 分段吊装前准备事项第63-64页
        4.2.4 分段吊装注意事项第64页
        4.2.5 分段吊装的特点第64-65页
        4.2.6 船用钢变形理论及屈服准则第65-66页
    4.3 双层底分段吊装方案简介第66-71页
        4.3.1 双层底分段重量和重心基本概述第66-67页
        4.3.2 双层底分段吊装设备第67页
        4.3.3 双层底分段吊装方法和步骤第67-68页
        4.3.4 双层底分段吊点布置和计算第68-71页
    4.4 双层底分段有限元模型第71-72页
    4.5 双层底分段翻身过程应力和变形分析第72-83页
        4.5.1 边界条件和载荷设定第72页
        4.5.2 不同角度翻身工况第72-73页
        4.5.3 理论计算结果第73-83页
    4.6 双层底分段吊装过程应力和变形分析第83-87页
        4.6.1 边界条件和载荷设定第83页
        4.6.2 分段吊装工况第83-84页
        4.6.3 理论计算结果第84-87页
    4.7 双层底分段吊耳强度计算第87-97页
        4.7.1 吊耳有限元模型第87-89页
        4.7.2 吊耳的强度计算第89-97页
            4.7.2.1 吊耳强度的简化有限元法计算第89-94页
            4.7.2.2 不同接触载荷分布下吊耳强度的分析计算第94-96页
            4.7.2.3 不同孔径下吊耳强度的分析计算第96-97页
    4.8 本章小结第97-99页
总结与展望第99-102页
    总结第99-100页
    展望第100-102页
参考文献第102-106页
致谢第106-107页
详细摘要第107-112页

论文共11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钻井平台动力定位系统时域分析研究
下一篇:基于冷热源一体加载控制失稳变形的焊接工艺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