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教师与学生论文

微文化时代大学生网络话语权的提升路径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绪论第8-18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8-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8-9页
        1.1.2 研究意义第9-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4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4页
    1.3 研究设计第14-16页
        1.3.1 研究内容第14-15页
        1.3.2 研究方法第15-16页
    1.4 创新点与重难点第16-18页
        1.4.1 创新点第16页
        1.4.2 重难点第16-18页
2 相关概念界定及其理论基础第18-22页
    2.1 相关概念界定第18-19页
        2.1.1 微文化第18页
        2.1.2 话语权第18-19页
        2.1.3 网络话语权第19页
    2.2 相关理论基础第19-22页
        2.2.1 福柯的话语权理论第19-20页
        2.2.2 巴赫金的对话理论第20-22页
3 微文化时代大学生网络话语权的现状调查第22-36页
    3.1 调查地基本情况与选择缘由第22-23页
        3.1.1 调查地基本情况第22页
        3.1.2 选择N个校区的缘由第22-23页
    3.2 调查问卷的基本情况第23-24页
        3.2.1 调查方法与内容第23页
        3.2.2 样本构成第23-24页
    3.3 N个校区大学生网络话语权现状调查分析第24-36页
        3.3.1 网络话语权的被关注度分析第24-27页
        3.3.2 网络话语权行使动机分析第27-28页
        3.3.3 网络话语权行使范围分析第28-29页
        3.3.4 网络话语权行使环境分析第29-32页
        3.3.5 网络话语权实现现状分析第32-36页
4 微文化时代大学生网络话语权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第36-44页
    4.1 大学生行使网络话语权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第36-40页
        4.1.1 对大学生网络话语权关注度较低第36页
        4.1.2 大学生网络话语权行使动机不足第36-37页
        4.1.3 大学生网络话语权行使范围不均衡第37-38页
        4.1.4 大学生网络话语权受环境影响大第38-39页
        4.1.5 大学生网络话语权的相对滥用第39-40页
    4.2 造成大学生网络话语权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40-44页
        4.2.1 话语主体的影响第40-41页
        4.2.2 网络信息的泛滥第41页
        4.2.3 传播渠道的限制第41-42页
        4.2.4 话语环境的制约第42-43页
        4.2.5 外部机制的欠缺第43-44页
5 微文化时代大学生网络话语权提升的路径分析第44-56页
    5.1 加强大学生自身建设,提高网络话语权利第44-46页
        5.1.1 提高大学生的话语主动权,畅通话语表达需求第44页
        5.1.2 引导大学生的话语行动权,避免权利意识扭曲第44-45页
        5.1.3 加强大学生的话语创新性,发散开放性的思维第45-46页
    5.2 疏通高校话语传播渠道,把握网络话语导向第46-48页
        5.2.1 建设和谐民主的校园氛围提高话语影响力第46页
        5.2.2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话语进行疏导第46-48页
        5.2.3 引导学生自主发展实现网上与现实的互动第48页
    5.3 创新教师教育理念,增进网络话语认同第48-51页
        5.3.1 打破传统话语模式,构建平等交互的话语体系第48-49页
        5.3.2 加强网德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自律责任意识第49-50页
        5.3.3 发挥师生“意见领袖”作用,正确引导网络话语权第50-51页
    5.4 建设外部机制,保障话语权有效行使第51-56页
        5.4.1 加强网络环境的监管机制,营造良好网络氛围第51-52页
        5.4.2 加强“微”媒介运营机制,增加话语传播数量第52-53页
        5.4.3 培育有素养的新媒介,更新“微”时代的基因第53-56页
结论第56-58页
致谢第58-60页
参考文献第60-62页
附录第62-68页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参与课题及获奖情况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生态文明视野下高校环境伦理教育研究
下一篇:某校大一新生超重与肥胖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