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31页 |
1.1 太阳能的利用与光催化技术介绍 | 第11-15页 |
1.1.1 太阳能的利用形式 | 第11页 |
1.1.2 光催化技术导论 | 第11-15页 |
1.2 光催化方向相关材料的发展 | 第15-23页 |
1.2.1 光催化剂的材料发展 | 第15-20页 |
1.2.2 助催化剂材料的发展 | 第20-23页 |
1.3 牺牲剂的选择 | 第23-24页 |
1.4 异质结构的构建对光催化效果的提高 | 第24-29页 |
1.4.1 异质结构光催化剂材料的选择类型 | 第25-26页 |
1.4.2 异质结构的界面 | 第26-27页 |
1.4.3 异质结构对光催化剂的影响 | 第27-29页 |
1.5 光催化的应用 | 第29页 |
1.6 本文的研究方向 | 第29-31页 |
第2章 ZnIn_2S_4/RGO/MoS_2光催化体系产氢表现 | 第31-43页 |
2.1 引言 | 第31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1-33页 |
2.2.1 样品合成 | 第31-32页 |
2.2.2 表征设备 | 第32页 |
2.2.3 光催化实验 | 第32-33页 |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3-42页 |
2.3.1 催化剂性质的表征 | 第33-38页 |
2.3.2 光催化实验 | 第38-41页 |
2.3.3 体系光催化机制 | 第41-42页 |
2.4 小结 | 第42-43页 |
第3章 ZnIn_2S_4/g-C_3N_4异质结构可见光催化产氢 | 第43-61页 |
3.1 引言 | 第43-44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4-46页 |
3.2.1 样品合成 | 第44-45页 |
3.2.2 表征设备 | 第45-46页 |
3.2.3 光催化实验 | 第46页 |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6-59页 |
3.3.1 催化剂性质的表征 | 第46-51页 |
3.3.2 光催化产氢实验的性质研究 | 第51-52页 |
3.3.3 ZIS/20wt% g-C_3N_4异质结构催化剂的形成 | 第52-58页 |
3.3.4 ZIS/ g-C_3N_4异质结构催化剂中载流子转移途径 | 第58-59页 |
3.4 结论 | 第59-61页 |
第4章 介孔碳/C_3N_4异质结构对材料光催化活性的提高 | 第61-77页 |
4.1 引言 | 第61-62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62-65页 |
4.2.1 样品的合成 | 第62-63页 |
4.2.2 表征设备 | 第63页 |
4.2.3 光催化实验 | 第63-65页 |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65-76页 |
4.3.1 催化剂性质的表征 | 第65-74页 |
4.3.2 光催化实验 | 第74-76页 |
4.4 结论 | 第76-77页 |
第5章 产氢效率提高的CaSnO_3-Er~(3+)/C_3N_4异质结构光催化剂 | 第77-87页 |
5.1 引言 | 第77-78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78-80页 |
5.2.1 C_3N_4的合成 | 第78页 |
5.2.2 CaSnO_3-Er的合成 | 第78页 |
5.2.3 CaSnO_3-Er/ C_3N_4的合成 | 第78-80页 |
5.3 实验与表征 | 第80-85页 |
5.3.1 催化剂性质表征 | 第80-83页 |
5.3.2 异质结构催化剂的电子转移 | 第83-85页 |
5.4 结论 | 第85-87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7-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103页 |
个人简历及发表文章目录 | 第103-105页 |
致谢 | 第105-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