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教学理论、教学法论文--教学研究与改革论文

农村寄宿制初中生学习投入差异研究--以河南省4乡5校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引言第10-23页
    1.1 问题缘由第10-11页
        1.1.1 国家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政策支持第10页
        1.1.2 农村寄宿制学生学习现状第10-11页
    1.2 核心概念的界定第11-13页
        1.2.1 寄宿制学校第11页
        1.2.2 农村第11-12页
        1.2.3 学习投入第12-13页
        1.2.4 基本心理需求第13页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3-19页
        1.3.1 国外寄宿制研究综述第13-15页
        1.3.2 国内寄宿制研究综述第15-17页
        1.3.3 国内外寄宿制研究述评与区别第17页
        1.3.4 国外有关学习投入的研究现状第17-18页
        1.3.5 国内有关学习投入的研究第18-19页
        1.3.6 国内外学习投入研究述评与区别第19页
    1.4 理论基础第19-21页
        1.4.1 佩斯(Pace)的“学生努力质量”理论第19-20页
        1.4.2 阿斯汀(Astin)的“学业卷入”理论第20页
        1.4.3 库恩(Kuh)的“学习性投入”理论第20页
        1.4.4 理论小结第20-21页
    1.5 学习投入影响因子的理论基础第21-23页
第2章 农村寄宿制初中生学习投入差异调查设计第23-27页
    2.1 调查对象的选取第23-24页
        2.1.1 划分样本地域的依据第23页
        2.1.2 确定样本学生的伦理第23-24页
    2.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4页
        2.2.1 研究目的第24页
        2.2.2 研究意义第24页
    2.3 研究方法和结构第24-25页
        2.3.1 研究方法第24-25页
        2.3.2 研究结构第25页
    2.4 调查研究工具第25-26页
        2.4.1 学习投入调查问卷第25-26页
        2.4.2 基本心理需要量表第26页
    2.5 研究资料的收集与处理第26-27页
第3章 农村寄宿制初中生学习投入差异调查分析第27-45页
    3.1 基本情况统计第27-28页
    3.2 学习投入的差异分析第28页
    3.3 学习投入内部均值比较第28-30页
        3.3.1 行为投入的差异分析第28-29页
        3.3.2 情感投入的差异分析第29页
        3.3.3 认知投入的差异分析第29-30页
    3.4 学习投入在被试人口学变量的差异分析第30-35页
        3.4.1 学习投入在性别上的差异分析第30-33页
        3.4.2 学习投入上在年级上的差异分析第33-35页
    3.5 学习投入在社会特征变量上的差异分析第35-38页
        3.5.1 学习投入在父亲受教育水平上的差异分析第35页
        3.5.2 学习投入在母亲受教育水平差异分析第35-37页
        3.5.3 家庭经济水平与学习投入的相关分析第37-38页
        3.5.4 基本心理需要与学习投入的相关分析第38页
    3.6 访谈与分析第38-43页
        3.6.1 学生访谈与分析第38-42页
        3.6.2 教师个案访谈与分析第42-43页
    3.7 个案访谈总结第43-45页
第4章 农村寄宿制初中生学习投入的差异结论第45-47页
    4.1 性别:女生的学习投入意愿相对高于男生第45页
    4.2 年级:学生的学习投入与年级未成正相关第45-46页
    4.3 父母受教育水平在学生的学习投入差异显著第46页
    4.4 家庭经济水平与学生学习投入显著正相关第46页
    4.5 基本心理需求与学习投入正相关显著第46-47页
第5章 农村寄宿制初中生学习投入差异的原因分析第47-54页
    5.1 学生本体影响因子第47-49页
        5.1.1 行为:专注、努力程度较低第47页
        5.1.2 情感:成功欲望的强烈性缺乏第47-48页
        5.1.3 认知:意志力的坚韧性匮乏第48-49页
    5.2 学生外在影响因子第49-54页
        5.2.1 家庭因素第49-50页
        5.2.2 学校因素第50-52页
        5.2.3 社会因素第52-54页
第6章 回应:改进农村寄宿制学习投入的教育路径第54-62页
    6.1 启发式思考:个体心理何以培养第54-57页
        6.1.1 提高初中生的自我信息反馈第54-55页
        6.1.2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第55-57页
    6.2 建设性反思:学校何以完善教学环境第57-58页
        6.2.1 优化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第57页
        6.2.2 坚持科学主义教育,提高学生抱负水平第57-58页
        6.2.3 整合师资建设,提高对学校教师的认同感第58页
    6.3 发展性合营:家校何以进行协作第58-62页
        6.3.1 协助家长学习前沿的教育理念第58-59页
        6.3.2 实现三位一体的学习投入教育策略第59-62页
第7章 结语第62-63页
致谢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67页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第67-68页
附录第68-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中语文随笔写作教学策略初探
下一篇:提升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课的亲和力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