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点进水OAO工艺模拟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的生物特性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1-2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1.1.1 中国水资源现状 | 第11页 |
1.1.2 中国水体污染主要来源 | 第11-12页 |
1.1.3 我国城镇污水处理现状 | 第12-13页 |
1.2 脱氮除磷理论分析 | 第13-19页 |
1.2.1 脱氮理论 | 第13-17页 |
1.2.2 除磷理论 | 第17-19页 |
1.3 脱氮除磷工艺 | 第19-22页 |
1.3.1 单脱氮除磷工艺 | 第19-20页 |
1.3.2 同步生物脱氮除磷工艺 | 第20-22页 |
1.4 研究的意义及内容 | 第22页 |
1.4.1 研究的意义 | 第22页 |
1.4.2 研究的内容 | 第22页 |
1.5 论文的创新点 | 第22-24页 |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24-31页 |
2.1 试验装置 | 第24-28页 |
2.1.1 多点进水OAO工艺试验装置 | 第24-26页 |
2.1.2 AO工艺试验装置 | 第26-27页 |
2.1.3 运行方式 | 第27-28页 |
2.2 进水水质参数 | 第28-29页 |
2.3 污泥的接种 | 第29-30页 |
2.4 试验检测项目及分析方法 | 第30-31页 |
3 两种工艺的运行效果分析 | 第31-45页 |
3.1 多点进水OAO工艺的出水数据 | 第31-36页 |
3.1.1 OAO工艺的COD参数变化 | 第31-32页 |
3.1.2 OAO工艺的NH3参数变化 | 第32-33页 |
3.1.3 OAO工艺的TN参数变化 | 第33-34页 |
3.1.4 OAO工艺的TP参数变化 | 第34-36页 |
3.2 AO工艺的出水数据 | 第36-40页 |
3.2.1 AO装置的COD参数变化 | 第36-37页 |
3.2.2 AO装置的NH3参数变化 | 第37-38页 |
3.2.3 AO装置的TN参数变化 | 第38-39页 |
3.2.4 AO装置的TP参数变化 | 第39-40页 |
3.3 两种工艺出水参数的比较 | 第40-44页 |
3.3.1 两种工艺的出水COD对比 | 第42页 |
3.3.2 两种工艺的出水NH3对比 | 第42-43页 |
3.3.3 两种工艺的出水TN对比 | 第43页 |
3.3.4 两种工艺的出水TP对比 | 第43-4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4 两种工艺的生物特性分析 | 第45-68页 |
4.1 污泥样品的采集 | 第46页 |
4.2 OTU及其丰度分析 | 第46-51页 |
4.2.1 OTU的统计 | 第46页 |
4.2.2 OTUVenn分析 | 第46-48页 |
4.2.3 OTU的主成分分析 | 第48-49页 |
4.2.4 OTU的偏最小二乘分析 | 第49-50页 |
4.2.5 OTURank曲线 | 第50-51页 |
4.3 物种及其丰度分析 | 第51-64页 |
4.3.1 门分类水平中的物种分类 | 第51-54页 |
4.3.2 纲分类水平中的物种分类 | 第54-56页 |
4.3.3 目分类水平中的物种分类 | 第56-58页 |
4.3.4 科分类水平中的物种分类 | 第58-60页 |
4.3.5 属分类水平中的物种分类 | 第60-62页 |
4.3.6 种分类水平中的物种分类 | 第62-64页 |
4.4 结果与分析 | 第64-6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5-68页 |
5 结论与建议 | 第68-70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68-69页 |
5.2 建议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