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1 绪论 | 第11-17页 |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6-17页 |
| 1.3.1 研究思路 | 第16页 |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 2 人文关怀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概述 | 第17-27页 |
| 2.1 人文关怀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概念界定 | 第17-19页 |
| 2.1.1 人文关怀的涵义 | 第17-18页 |
| 2.1.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涵义 | 第18页 |
| 2.1.3 人文关怀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涵义 | 第18-19页 |
| 2.2 人文关怀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基础 | 第19-27页 |
| 2.2.1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关怀思想 | 第19-21页 |
| 2.2.2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中的人文关怀思想 | 第21-22页 |
| 2.2.3 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的人文关怀思想 | 第22-27页 |
| 3 人文关怀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分析 | 第27-35页 |
| 3.1 人文关怀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取得的成绩 | 第27-29页 |
| 3.1.1 充分遵循了人文关怀的教育理念 | 第27-28页 |
| 3.1.2 丰富发展了人文关怀的教育内容 | 第28页 |
| 3.1.3 改进创新了人文关怀的教育方法 | 第28页 |
| 3.1.4 有效提升了人文关怀的教育效果 | 第28-29页 |
| 3.2 人文关怀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 第29-32页 |
| 3.2.1 人文关怀教育方式单一 | 第29-30页 |
| 3.2.2 人文关怀教育内容滞后 | 第30页 |
| 3.2.3 教育队伍人文素养淡薄 | 第30-31页 |
| 3.2.4 人文关怀载体缺乏活力 | 第31-32页 |
| 3.3 人文关怀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32-35页 |
| 3.3.1 高校管理的行政化制约人文关怀的实施 | 第32页 |
| 3.3.2 传统主客体间的关系影响人文关怀的开展 | 第32-33页 |
| 3.3.3 大学生的现实性需求制约人文关怀的实施 | 第33-34页 |
| 3.3.4 社会环境的复杂化增加人文关怀的难度 | 第34-35页 |
| 4 构建人文关怀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 | 第35-45页 |
| 4.1 人文关怀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坚持的指导思想 | 第35-39页 |
| 4.1.1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 第35-36页 |
| 4.1.2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作用 | 第36-37页 |
| 4.1.3 坚持“中国梦”的理想信念指引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 第37-38页 |
| 4.1.4 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大学生 | 第38-39页 |
| 4.2 人文关怀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坚持的教育理念 | 第39-41页 |
| 4.2.1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 第39页 |
| 4.2.2 主体建构的教育理念 | 第39-40页 |
| 4.2.3 回归生活的教育理念 | 第40-41页 |
| 4.3 人文关怀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坚持的原则 | 第41-45页 |
| 4.3.1 尊重性原则 | 第41-42页 |
| 4.3.2 层次性原则 | 第42页 |
| 4.3.3 主体性原则 | 第42-43页 |
| 4.3.4 求实性原则 | 第43-45页 |
| 5 人文关怀视阈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 第45-61页 |
| 5.1 健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机制 | 第45-47页 |
| 5.1.1 管理育人机制 | 第45-46页 |
| 5.1.2 信息反馈机制 | 第46页 |
| 5.1.3 心理疏导机制 | 第46-47页 |
| 5.2 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方法 | 第47-49页 |
| 5.2.1 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 第47-48页 |
| 5.2.2 引导进行自我教育 | 第48页 |
| 5.2.3 注重情感关怀投入 | 第48-49页 |
| 5.3 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内容 | 第49-52页 |
| 5.3.1 克服教育内容泛政治化倾向 | 第49-50页 |
| 5.3.2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 | 第50页 |
| 5.3.3 突出教育内容的层次性 | 第50-51页 |
| 5.3.4 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 第51-52页 |
| 5.4 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载体建设 | 第52-54页 |
| 5.4.1 创新教学载体建设 | 第52页 |
| 5.4.2 拓展活动载体建设 | 第52-53页 |
| 5.4.3 开发文化载体建设 | 第53-54页 |
| 5.4.4 加强网络载体建设 | 第54页 |
| 5.5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人文育人建设 | 第54-57页 |
| 5.5.1 强化思想政治教育者人文育人建设 | 第55页 |
| 5.5.2 凸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人文育人建设 | 第55-56页 |
| 5.5.3 加强高校专业课教师人文育人建设 | 第56-57页 |
| 5.6 积极构建具有人文精神的校园文化 | 第57-61页 |
| 5.6.1 建设良好的校园物质环境 | 第57-58页 |
| 5.6.2 营造健康的精神文化环境 | 第58页 |
| 5.6.3 创建和谐的校园网络环境 | 第58-61页 |
| 结语 | 第61-63页 |
| 致谢 | 第63-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