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刑事诉讼法论文

贪污贿赂犯罪侦查启动程序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导言第10-12页
第一章 现阶段我国贪污贿赂案件侦查启动程序第12-16页
 第一节 举报环节第12-13页
  一、举报的意义第12页
  二、举报的管理第12-13页
  三、举报的分流第13页
 第二节 初查环节第13-14页
  一、初查的主体第13页
  二、初查的任务第13-14页
  三、初查的方法第14页
  四、初查的结果第14页
 第三节 立案、突破环节第14-16页
  一、法定模式第14-15页
  二、联合模式第15-16页
第二章 境外贪污贿赂案件侦查启动程序比较考察第16-20页
 第一节 各国普通刑事案件侦查启动程序考察第16-17页
  一、学理上的分类第16页
  二、各国侦查启动的实践考察第16-17页
 第二节 境外贪污贿赂犯罪案件侦查启动程序考察第17-20页
  一、英国的反严重欺诈局第18页
  二、美国的大陪审团制度第18-19页
  三、香港特区的廉政公署第19-20页
第三章 当前我国反贪侦查启动程序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第20-24页
 第一节 举报环节存在的问题第20-21页
  一、举报信“量少质次”问题第20页
  二、分流制度存在的问题第20-21页
 第二节 初查环节存在的问题第21-22页
  一、初查主体本身的问题第21页
  二、缺乏法律赋予的权力第21-22页
 第三节 立案、突破环节存在的问题第22-24页
  一、立案(突破)时机把握不准第22页
  二、客观上存在着“不破不立”现象第22-23页
  三、缺乏完整的强制措施执行权第23-24页
第四章 当前我国反贪侦查启动程序理论上产生的困惑第24-29页
 第一节 初查的法律性质第24-25页
  一、初查的法律依据第24页
  二、初查的性质之争第24-25页
 第二节 初查的证据能力第25-27页
  一、证据能力的争论第25-26页
  二、证据转化的困惑第26-27页
 第三节 立案程序的悖论第27-29页
第五章 完善我国反贪侦查启动程序的整体设想第29-37页
 第一节 立案程序的质疑第29-31页
  一、立案程序的来源分析第29-30页
  二、立案程序的意义分析第30-31页
 第二节 四条改革的路径第31-33页
  一、第一条路径第31-32页
  二、第二条路径第32页
  三、第三条路径第32-33页
  四、第四条路径第33页
 第三节 对四条路径的评价第33-35页
  一、四条路径的利弊分析第33-34页
  二、随机启动型的必然选择第34-35页
 第四节 树立主动侦查的理念第35-37页
第六章 完善我国反贪侦查启动程序的具体制度设计第37-51页
 第一节 完善信息收集工作第37-39页
  一、举报中心自身的制度建设第37-38页
  二、形成情报导侦的理念第38页
  三、建立健全线索移送制度第38-39页
 第二节 赋予完整的强制侦查权第39-42页
  一、赋予强制取证权第39-40页
  二、规定适当的传唤或拘传时限第40-41页
  三、赋予完整的拘留执行权第41-42页
 第三节 合理运用技术侦查手段第42-46页
  一、明确授予技术侦查的权力第42-43页
  二、适度放宽技术侦查的适用对象第43-44页
  三、完善技术侦查的证据效力第44-46页
 第四节 形成办理串案的工作机制第46-51页
  一、初查评估机制第46-47页
  二、主动出击机制第47-48页
  三、突击审讯机制第48页
  四、积极协调机制第48-49页
  五、优化力量机制第49-51页
结语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5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55-56页
后记第56-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试论我国司法鉴定人的诉讼地位
下一篇:电子证据收集中的人权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