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园林规划与建设论文

冬季微生态景观设计理论与应用研究--以济南为例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目录第6-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30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5页
        1.1.1 冬季城市景观设计的困境第11-12页
        1.1.2 生态本体论的转向第12-14页
        1.1.3 跨学科背景下的景观设计发展趋势第14-15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第15-23页
        1.2.1 国内外冬季景观设计的研究现状第15-17页
        1.2.2 生态理论在景观设计中的研究与应用状况第17-18页
        1.2.3 生态技术在景观设计中的研究与应用状况第18-20页
        1.2.4 微气候、微环境研究的出现与拓展第20-23页
    1.3 既有研究存在的问题第23-24页
        1.3.1 对于局部或区域性改善冬季景观的研究、实践尚鲜有涉及第23页
        1.3.2 从生态主义观念的角度,缺乏区域景观系统的适宜性研究第23-24页
        1.3.3 从设计学角度,缺乏跨学科融合的研究成果第24页
    1.4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4-25页
    1.5 拟解决的问题第25-26页
    1.6 研究框架及研究方法第26-29页
        1.6.1 研究内容第26-27页
        1.6.2 研究框架第27-28页
        1.6.3 研究方法第28-29页
    1.7 主要创新点第29-30页
第二章 冬季微生态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基础第30-51页
    2.1 微生态观的导入第30-32页
        2.1.1 微生态学第30-31页
        2.1.2 微生态系统第31页
        2.1.3 微生态平衡第31-32页
    2.2 冬季微生态景观设计的理论基础第32-39页
        2.2.1 自然景观中微生态差异现象的启示第32-34页
        2.2.2 全生命周期理论第34-35页
        2.2.3 生态美学理论第35-37页
        2.2.4 广义设计学理论第37-39页
    2.3 冬季微生态景观设计的方法基础第39-40页
        2.3.1 转化原理第39页
        2.3.2 循环原理第39页
        2.3.3 共生原理第39-40页
        2.3.4 因地制宜原理第40页
    2.4 冬季微生态景观设计的实践基础第40-44页
        2.4.1 相关冬植技术的历史传承与沿革第40-43页
        2.4.2 “适宜性”低技术的支撑第43-44页
    2.5 冬季微生态景观设计的意义与价值第44-49页
        2.5.1 基于审美需求的心理学意义第44-46页
        2.5.2 基于环保功能的生态学意义第46-47页
        2.5.3 基于综合效益的经济学意义第47页
        2.5.4 基于环境优化的美学意义第47-48页
        2.5.5 基于观念更新的设计学意义第48-49页
    2.6 小结第49-51页
第三章 冬季微生态景观的能量来源及利用方式第51-69页
    3.1 能源概述第51-52页
    3.2 自然界存在的各种能源概述第52-56页
        3.2.1 能源的分类第52-53页
        3.2.2 新能源及其种类第53-56页
    3.3 能的存储与技术第56-58页
        3.3.1 热能的储存第56-57页
        3.3.2 电能的储存第57-58页
    3.4 能源利用与生态环境第58-60页
        3.4.1 环境概述第58-59页
        3.4.2 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第59-60页
    3.5 城市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方式第60-62页
        3.5.1 太阳能的利用第60页
        3.5.2 风能的利用第60-61页
        3.5.3 生物质能的利用第61页
        3.5.4 温差能源的利用第61-62页
        3.5.5 生产生活废弃能的利用第62页
    3.6 热能利用的技术第62-65页
        3.6.1 热管技术第62-64页
        3.6.2 热泵技术第64-65页
    3.7 生态能量流的综合利用第65-67页
    3.8 小结第67-69页
第四章 冬季微生态景观草坪常绿技术分析与实验第69-93页
    4.1 草坪种植的基本概况第69-72页
        4.1.1 景观草坪的分类第71页
        4.1.2 冷季型草坪草的生长规律探析第71-72页
    4.2 热能与草坪草的生长第72-74页
    4.3 冬季可为草坪提供热能的绿色能源及利用方式第74-77页
        4.3.1 太阳能及利用方式第75页
        4.3.2 风能及利用方式第75-76页
        4.3.3 生物质能及利用方式第76页
        4.3.4 生产生活废弃能及利用方式第76页
        4.3.5 地热能及利用方式第76-77页
    4.4 实现冬季微生态景观草坪常绿的技术原理第77-79页
        4.4.1 热能需求第77-78页
        4.4.2 热能设备装置第78-79页
        4.4.3 温度控制与调节第79页
        4.4.4 冬季常绿草坪的维护管理第79页
    4.5 实现冬季微生态景观草坪常绿的实验第79-89页
        4.5.1 实验目标第80页
        4.5.2 实验内容第80-81页
        4.5.3 实验过程第81-82页
        4.5.4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82-89页
    4.6 趵突泉景观草坪冬季常绿案例分析第89-91页
        4.6.1 项目地点概况第89页
        4.6.2 趵突泉常年水温 18℃的成因第89-90页
        4.6.3 项目技术原理第90页
        4.6.4 案例项目的启示第90-91页
    4.7 小结第91-93页
第五章 冬季微生态景观水体液态化技术分析与实验第93-113页
    5.1 冬季景观水体的基本概况第93-98页
        5.1.1 人工景观水体的形态分类与功能第94-96页
        5.1.2 冬季水体的物理特性规律探析第96-98页
    5.2 热能与景观水体第98-100页
        5.2.1 水体自身内部的温差热能交换第98-100页
        5.2.2 由外部环境向水体内部输入热能的方式第100页
    5.3 冬季可为景观水提供热能的绿色能源及利用方式第100-102页
        5.3.1 太阳能及利用方式第100-101页
        5.3.2 风能及利用方式第101页
        5.3.3 生物质能及利用方式第101页
        5.3.4 生产生活废弃能及利用方式第101-102页
        5.3.5 地热能及利用方式第102页
    5.4 实现冬季景观水体液态化的技术原理第102-105页
        5.4.1 热能需求第102-104页
        5.4.2 热能传导装置第104页
        5.4.3 温度控制与调节第104页
        5.4.4 加温后水体系统的维护管理第104-105页
    5.5 实现冬季微生态景观水体液态化的实验第105-108页
        5.5.1 实验目标第105页
        5.5.2 实验内容第105页
        5.5.3 实验过程第105-107页
        5.5.4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107-108页
    5.6 济南齐鲁软件园冬季景观水不结冰案例分析第108-111页
    5.7 小结第111-113页
第六章 冬季微生态景观设计应用体系的构建第113-136页
    6.1 冬季微生态景观设计的概念阐释第113页
    6.2 冬季微生态景观设计的基本特征第113-116页
        6.2.1 广义设计学的跨学科特征第113-114页
        6.2.2 生态学的系统整体性特征第114-115页
        6.2.3 能量流与空间再分配特征第115-116页
        6.2.4 审美与文化传承的人文特征第116页
    6.3 冬季微生态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第116-120页
        6.3.1 整体性原则第116-117页
        6.3.2 微尺度原则第117-118页
        6.3.3 适宜性原则第118页
        6.3.4 可持续性原则第118-119页
        6.3.5 人性化原则第119-120页
        6.3.6 协作性原则第120页
    6.4 冬季微生态景观设计的目标定位第120-121页
        6.4.1 优化城市生态格局,提升环境质量第120页
        6.4.2 丰富景观设计的内容与功能,满足综合需求第120-121页
        6.4.3 打造景观审美内涵,提升文化品位第121页
    6.5 冬季微生态景观设计的应用要素分析第121-126页
        6.5.1 区域尺度分析第121页
        6.5.2 自然要素分析第121-123页
        6.5.3 人文要素分析第123-125页
        6.5.4 要素的关联与建构第125-126页
    6.6 冬季微生态景观设计的管理与实施第126-134页
        6.6.1 组织结构与管理内容第126-128页
        6.6.2 设计理念与设计策略第128-131页
        6.6.3 设计方法与设计步骤第131-134页
        6.6.4 系统优化与演进的动态过程第134页
    6.7 小结第134-136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136-138页
参考文献第138-143页
附录第143-164页
    附录 1:2013 年 11 月—2014 年 3 月最高与最低气温记录表第143-148页
    附录 2:2013-2014 冬季草坪实验温度原始数据记录表第148-157页
    附录 3:2013-2014 冬季草坪实验温度取算数平均值后的数据表第157-164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164-165页
致谢第165页

论文共1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3D打印产业的战略定位与发展
下一篇:阿齐沙坦的合成工艺及质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