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工业部门经济论文

中国3D打印产业的战略定位与发展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一章 前言第9-13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1页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第11-13页
        1.3.1 文献检索法第11-12页
        1.3.2 比较分析法第12页
        1.3.3 理论联系实际法第12-13页
第二章 3D 打印总览第13-23页
    2.1 3D 打印的涵义第13页
    2.2 3D 打印工艺流程第13-16页
    2.3 3D 打印发展历史第16-17页
    2.4 3D 打印主流技术第17-22页
        2.4.1 光固化技术(SLA)第17-18页
        2.4.2 熔融沉积成型技术(FDM)第18页
        2.4.3 片材堆积制造技术(LOM)第18-19页
        2.4.4 粉末粘接成型技术(3DP)第19页
        2.4.5 选择性激光烧结技术(SLS)第19-20页
        2.4.6 激光直接烧结金属技术(DMLS)第20-21页
        2.4.7 数字光处理技术(DLP)第21页
        2.4.8 光敏树脂喷射沉积技术(PolyJet)第21-22页
    2.5 总结第22-23页
第三章 3D 打印产业的现状与定位第23-36页
    3.1 3D 打印技术的优点第23-25页
        3.1.1 缩短产品生产周期第23页
        3.1.2 复杂零部件制造第23-24页
        3.1.3 不受产量限制第24-25页
        3.1.4 节能减排第25页
    3.2 3D 打印技术的不足第25-27页
        3.2.1 材料限制第25页
        3.2.2 精度不高第25-26页
        3.2.3 速度慢第26页
        3.2.4 力学性能不足第26-27页
        3.2.5 稳定性欠缺第27页
        3.2.6 尺寸小第27页
    3.3 3D 打印的应用第27-30页
        3.3.1 原型制作第28页
        3.3.2 个人娱乐第28页
        3.3.3 私人定制第28-29页
        3.3.4 直接生产正式产品第29-30页
    3.4 3D 打印产业链第30-32页
        3.4.1 材料第30-31页
        3.4.2 3D 打印机第31页
        3.4.3 方案提供商第31页
        3.4.4 平台商第31-32页
    3.5 3D 打印产业的中国坐标第32-35页
        3.5.1 四类应用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第32-33页
        3.5.2 产业链统筹第33-34页
        3.5.3 集中于设备制造第34页
        3.5.4 工业应用先行第34-35页
    3.6 总结第35-36页
第四章 中国 3D 打印产业的 SWOT 分析第36-50页
    4.1 中国 3D 打印产业的外部机会分析第36-41页
        4.1.1 市场空间大第36-37页
        4.1.2 利润水平高第37-38页
        4.1.3 普遍定制化第38-39页
        4.1.4 新的可能性第39-40页
        4.1.5 新的制造模式第40-41页
        4.1.6 借力产业升级与转型第41页
        4.1.7 开源扩大第41页
    4.2 中国 3D 打印产业的外部威胁分析第41-45页
        4.2.1 巨头垄断市场第41-43页
        4.2.2 全球制造业格局变化第43-44页
        4.2.3 传统制造方式影响大第44-45页
        4.2.4 核心竞争力转变第45页
        4.2.5 知识产权问题第45页
    4.3 中国 3D 打印产业的内部优势分析第45-47页
        4.3.1 市场潜力大第46页
        4.3.2 政府大力支持第46-47页
        4.3.3 技术基础较强第47页
        4.3.4 认知度提升第47页
    4.4 中国 3D 打印产业的内部劣势分析第47-49页
        4.4.1 缺乏教育推广第47-48页
        4.4.2 投入少第48页
        4.4.3 知识产权保护第48页
        4.4.4 技术水平低第48-49页
    4.5 总结第49-50页
第五章 中国 3D 打印产业发展策略与趋势第50-65页
    5.1 中国 3D 打印产业的 SWOT 分析矩阵第50-52页
    5.2 中国 3D 打印产业发展策略第52-58页
        5.2.1 加强创新能力第52-53页
        5.2.2 提升设计水平第53-54页
        5.2.3 走全产业链融合之路第54-55页
        5.2.4 提高设备制造水平第55-56页
        5.2.5 推进打印材料研发生产第56-57页
        5.2.6 增强 3D 打印服务第57页
        5.2.7 创建 3D 打印平台第57-58页
        5.2.8 加大教育培训力度第58页
    5.3 中国 3D 打印产业发展趋势第58-63页
        5.3.1 技术方面第58-61页
            1. 精度更高速度更快第58-59页
            2. 材料选择余地更大第59-60页
            3. 实用性增强第60页
            4. 软件更优第60-61页
        5.3.2 市场方面第61-63页
            1. 3D 打印设备第61-62页
            2. 工业级应用第62页
            3. 材料第62-63页
    5.4 中国 3D 打印产业发展建议第63页
        5.4.1 做好产业规划和引导第63页
        5.4.2 培育龙头企业第63页
        5.4.3 体系建设第63页
    5.5 总结第63-65页
第六章 结语与展望第65-67页
参考文献第67-69页
致谢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华秋沙鸭越冬生态与保护对策
下一篇:冬季微生态景观设计理论与应用研究--以济南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