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引言 | 第9-15页 |
一、选题的由来及其意义 | 第9-10页 |
(一) 选题 | 第9页 |
(二) 选题的理论研究价值和社会意义 | 第9-10页 |
二、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三、研究方法与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1-13页 |
(一)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二) 研究的理论依据 | 第11-13页 |
四、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五、研究的主要问题、主要观点、创新之处及研究的难点与重点 | 第14-15页 |
第一章 我国公立医院"管办分离"改革背景分析 | 第15-21页 |
一、我国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的历程回顾 | 第15-16页 |
(一) 计划经济体制下公立医院管理回顾 | 第15页 |
(二) 改革开放后公立医院管理改革回顾 | 第15-16页 |
二、我国公立医院"管办分离"改革的必要性 | 第16-17页 |
(一) 政府管办不分,医院缺乏经营管理自主权 | 第16-17页 |
(二) 政府投入不足,医院补偿机制缺乏 | 第17页 |
(三) 公立医院缺乏经营管理理念,激励机制不健全 | 第17页 |
(四) 公立医院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管理知识,责权利不统一 | 第17页 |
三、国内各地区公立医院"管办分离"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 第17-21页 |
(一) 上海模式 | 第18页 |
(二) 苏州模式 | 第18-19页 |
(三) 北京海淀模式 | 第19页 |
(四) 潍坊模式 | 第19-21页 |
第二章 无锡市公立医院"管办分离"改革现状分析 | 第21-33页 |
一、无锡市公立医院"管办分离"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 第21-26页 |
(一) 无锡市公立医院"管办分离"改革具备的条件 | 第21-22页 |
(二) 无锡市公立医院"管办分离"改革的目标 | 第22页 |
(三) 无锡市公立医院"管办分离"改革的做法 | 第22-24页 |
(四) 无锡市公立医院"管办分离"改革的成效 | 第24-26页 |
二、无锡模式和其他模式的比较分析 | 第26-29页 |
(一) 相同点 | 第27-28页 |
(二) 不同点 | 第28-29页 |
三、无锡市公立医院"管办分离"改革中的问题分析 | 第29-33页 |
(一) 缺乏配套改革支持 | 第29-30页 |
(二) 增设机构违背了目前的行政管理体制要求 | 第30页 |
(三) 医院管理中心行政色彩过浓 | 第30-31页 |
(四) 管办双方之间缺乏配合制约机制 | 第31页 |
(五) 公立医院补偿机制不健全 | 第31页 |
(六) 外部监管制度不健全 | 第31-32页 |
(七) 对办医院机构的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 | 第32-33页 |
第三章 发达国家与地区公立医院管理经验 | 第33-37页 |
一、美国公立医院管理及其启示 | 第33页 |
(一) 美国公立医院的管理 | 第33页 |
(二) 启示 | 第33页 |
二、英国公立医院管理及其启示 | 第33-34页 |
(一) 英国公立医院管理 | 第33-34页 |
(二) 启示 | 第34页 |
三、新加坡公立医院管理及其启示 | 第34-35页 |
(一) 新加坡公立医院管理 | 第34-35页 |
(二) 启示 | 第35页 |
四、香港公立医院管理及其启示 | 第35-37页 |
(一) 香港公立医院管理 | 第35页 |
(二) 启示 | 第35-37页 |
第四章 完善我国公立医院"管办分离"改革的对策分析 | 第37-42页 |
一、转变政府职能 | 第37-38页 |
(一) 转变行政理念 | 第37页 |
(二) 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 第37页 |
(三) 科学定位管办双方的权责 | 第37-38页 |
二、调整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 第38页 |
(一) 正确定位公立医院 | 第38页 |
(二) 合理分流公立医院 | 第38页 |
(三) 发展民营医院和外资医院 | 第38页 |
三、建立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 第38-39页 |
四、完善公立医院现行补偿机制 | 第39-40页 |
(一) 加大政府财政支持 | 第39-40页 |
(二) 加强医疗服务价格和药品价格管理 | 第40页 |
(三) 完善医疗保险制度 | 第40页 |
五、健全医院外部监管机制 | 第40页 |
(一) 加强政府监管 | 第40页 |
(二) 加强社会监管 | 第40页 |
六、妥善安置改革分流人员 | 第40-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后记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