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NSS-R卫星信噪比遥感土壤湿度的研究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1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5-16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1.3 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第19页 |
1.4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9-21页 |
第二章 GNSS反射信号遥感原理 | 第21-35页 |
2.1 GNSS概况介绍 | 第21-23页 |
2.1.1 美国的GPS系统 | 第22-23页 |
2.1.2 中国的北斗系统 | 第23页 |
2.2 GNSS-R几何关系 | 第23-25页 |
2.3 GNSS-R信号特性 | 第25-33页 |
2.3.1 电磁波的概念 | 第25-27页 |
2.3.2 电磁波的反射 | 第27-29页 |
2.3.3 电磁波的极化 | 第29-31页 |
2.3.4 反射系数 | 第31-3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三章 土壤湿度概况和测量方法 | 第35-51页 |
3.1 土壤湿度的表示和测量方法 | 第35-37页 |
3.1.1 土壤湿度的表示 | 第35-36页 |
3.1.2 土壤湿度常用测量方法 | 第36-37页 |
3.2 双天线测土壤湿度 | 第37-42页 |
3.2.1 双天线测量系统 | 第38页 |
3.2.2 双天线测量原理 | 第38-42页 |
3.3 单天线测土壤湿度 | 第42-48页 |
3.3.1 干涉条件和场景 | 第42-43页 |
3.3.2 干涉信号理论 | 第43-46页 |
3.3.3 信噪比观测值 | 第46-48页 |
3.4 测量方法的比较 | 第48-49页 |
3.4.1 GNSS-R技术的优势 | 第48-49页 |
3.4.2 单天线和双天线比较 | 第4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四章 基于SNR遥感土壤湿度的范围和算法 | 第51-61页 |
4.1 土壤探测深度 | 第51-53页 |
4.1.1 电磁波穿透能力 | 第51-52页 |
4.1.2 LombScargle算法 | 第52-53页 |
4.2 探测区域面积 | 第53-56页 |
4.2.1 菲涅尔反射区 | 第53-54页 |
4.2.2 最大探测区域 | 第54-56页 |
4.3 数据处理流程和算法 | 第56-59页 |
4.3.1 数据处理步骤 | 第56-59页 |
4.3.2 程序包SNR_SM | 第5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第五章 实测数据分析 | 第61-83页 |
5.1 站点设置和设备 | 第61-64页 |
5.1.1 实验站点描述 | 第61-62页 |
5.1.2 实验设备和数据采集 | 第62-64页 |
5.2 特征参数的定性分析 | 第64-69页 |
5.2.1 频率和探测深度分析 | 第66-67页 |
5.2.2 幅度和延时相位分析 | 第67-69页 |
5.3 特征参数的定量模型 | 第69-76页 |
5.3.1 延时相位模型 | 第70-72页 |
5.3.2 频率和探测深度模型 | 第72-75页 |
5.3.3 幅度模型 | 第75-76页 |
5.4 其他物理参数影响 | 第76-81页 |
5.4.1 积雪覆盖的影响 | 第76-77页 |
5.4.2 土壤介质的影响 | 第77-80页 |
5.4.3 季节变化的影响 | 第80-8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1-83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3-86页 |
6.1 工作总结 | 第83-84页 |
6.2 展望 | 第84-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1页 |
致谢 | 第91-9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