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8页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1.2 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 第12-15页 |
1.2.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2.2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3-15页 |
1.3 技术路线及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3.1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4 特色与创新之处 | 第16-18页 |
2 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 第18-41页 |
2.1 教育均衡发展的理论基础 | 第18-23页 |
2.1.1 教育公平思想及其理论 | 第18-21页 |
2.1.2 教育均衡的内涵 | 第21-23页 |
2.2 国外义务教育发展政策及研究综述 | 第23-33页 |
2.2.1 国外义务教育发展政策综述 | 第23-27页 |
2.2.2 国外义务教育发展研究综述 | 第27-33页 |
2.3 我国义务教育发展政策及研究综述 | 第33-41页 |
2.3.1 我国义务教育发展政策综述 | 第33-35页 |
2.3.2 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研究综述 | 第35-41页 |
3 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的空间分布特征 | 第41-62页 |
3.1 义务教育学生规模的空间分布特征 | 第42-47页 |
3.1.1 人口地理分界线 | 第42-43页 |
3.1.2 义务教育学生规模的空间特征分析 | 第43-47页 |
3.2 流动人口对义务教育的影响分析 | 第47-52页 |
3.2.1 流动人口的界定 | 第47-48页 |
3.2.2 流动人口对我国义务教育的影响 | 第48-52页 |
3.3 义务教育生均教育经费差异的空间分布特征 | 第52-59页 |
3.3.1 各地区省际生均义务教育经费差异分析 | 第52-54页 |
3.3.2 各地区城乡生均义务教育经费差异分析 | 第54-5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9-62页 |
4 义务教育发展综合指数的研究 | 第62-78页 |
4.1 义务教育发展综合指数的研究意义 | 第62-63页 |
4.2 义务教育发展综合指数的指标选取 | 第63-69页 |
4.2.1 义务教育发展综合指数指标的选取原则 | 第63页 |
4.2.2 义务教育发展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63-69页 |
4.3 义务教育发展综合指数的测算 | 第69-76页 |
4.3.1 各地区义务教育发展分阶段指数测算 | 第71-74页 |
4.3.2 各地区义务教育发展总指数测算 | 第74-7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6-78页 |
5 义务教育经费最低保障标准测算模型研究 | 第78-113页 |
5.1 建立义务教育经费最低保障标准的意义 | 第78-79页 |
5.2 最低保障标准模型建立方法的选择 | 第79-85页 |
5.2.1 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ELES) | 第80-85页 |
5.2.2 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用于义务教育最低保障标准的测算 | 第85页 |
5.3 各地区义务教育经费最低保障标准的测算 | 第85-103页 |
5.3.1 利用截面数据测算各地区的义务教育经费最低保障标准 | 第85-89页 |
5.3.2 利用时序数据测算各地区义务教育经费最低保障标准 | 第89-96页 |
5.3.3 利用面板数据测算各地区义务教育经费最低保障标准 | 第96-103页 |
5.4 各地区义务教育经费最低保障标准的实现情况 | 第103-111页 |
5.4.1 各地区初中阶段义务教育生均经费的结果分析 | 第103-106页 |
5.4.2 各地区小学阶段义务教育生均经费的结果分析 | 第106-108页 |
5.4.3 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当量分析各地区义务教育经费最低标准的实现 | 第108-11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11-113页 |
6 总结及展望 | 第113-117页 |
6.1 研究总结 | 第113-115页 |
6.2 不足与展望 | 第115-117页 |
附录 | 第117-168页 |
参考文献 | 第168-180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80-181页 |
后记 | 第1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