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7-8页 |
| 英文摘要 | 第8-9页 |
| 1 前言 | 第10-21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 1.2 抗生素废水的来源与危害 | 第10-13页 |
| 1.2.1 抗生素废水的来源 | 第10-12页 |
| 1.2.2 抗生素废水的危害 | 第12-13页 |
| 1.3 抗生素废水处理现状及问题 | 第13-16页 |
| 1.3.1 物化法处理抗生素废水 | 第13-14页 |
| 1.3.2 生物法处理抗生素废水 | 第14-15页 |
| 1.3.3 组合工艺处理抗生素废水 | 第15-16页 |
| 1.4 磺胺嘧啶概述 | 第16页 |
| 1.5 微波和改性活性炭技术概述 | 第16-20页 |
| 1.5.1 微波辐照法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 第16-17页 |
| 1.5.2 改性活性炭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 第17-18页 |
| 1.5.3 微波联合改性炭法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 第18-20页 |
| 1.6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21-26页 |
| 2.1 试验材料 | 第21-22页 |
| 2.1.1 试验仪器 | 第21页 |
| 2.1.2 试验试剂 | 第21-22页 |
| 2.2 分析项目与测定方法 | 第22页 |
| 2.3 试验方法 | 第22-26页 |
| 2.3.1 磺胺嘧啶模拟废水的配制 | 第22-23页 |
| 2.3.2 氧化改性炭法处理磺胺嘧啶废水 | 第23-24页 |
| 2.3.3 微波联合改性炭法处理磺胺嘧啶废水 | 第24-25页 |
| 2.3.4 微波法再生活性炭的研究 | 第25-26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6-43页 |
| 3.1 氧化改性炭法处理磺胺嘧啶废水结果与分析 | 第26-32页 |
| 3.1.1 氧化剂改性浓度的确定 | 第26页 |
| 3.1.2 活性炭的表征 | 第26-28页 |
| 3.1.3 正交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28-29页 |
| 3.1.4 氧化改性炭法处理磺胺嘧啶废水最佳工艺条件的确定 | 第29-31页 |
| 3.1.5 最佳工艺条件试验结果 | 第31-32页 |
| 3.2 微波联合氧化改性炭法处理磺胺嘧啶废水结果与分析 | 第32-40页 |
| 3.2.1 微波辐照活性炭的表征 | 第32-33页 |
| 3.2.2 正交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33-34页 |
| 3.2.3 微波联合氧化改性炭法处理磺胺嘧啶废水最佳工艺条件的确定 | 第34-37页 |
| 3.2.4 最佳工艺条件试验结果 | 第37-38页 |
| 3.2.5 微波联合氧化改性炭法处理磺胺嘧啶废水机理的研究 | 第38-40页 |
| 3.3 微波再生活性炭的研究 | 第40-43页 |
| 3.3.1 活性炭使用寿命的研究 | 第40页 |
| 3.3.2 微波再生活性炭的效果与影响因素 | 第40-43页 |
| 4 讨论 | 第43-45页 |
| 4.1 活性炭改性方法的选择 | 第43页 |
| 4.2 微波热点理论 | 第43页 |
| 4.3 创新与不足 | 第43-45页 |
| 4.3.1 研究创新 | 第43页 |
| 4.3.2 研究不足 | 第43-45页 |
| 5 结论 | 第45-46页 |
| 6 参考文献 | 第46-53页 |
| 7 致谢 | 第53-54页 |
| 8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