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电化教育论文--计算机化教学论文

信息化环境下基于超学科的中小学课程设计与开发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6页
    1.1 研究背景第9-12页
        1.1.1 我国目前中小学教育现状第9页
        1.1.2 我国中小学的信息化环境建设第9-11页
        1.1.3 超学科的背景第11-12页
        1.1.4 问题的提出第12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2-13页
    1.3 研究方法及研究设计第13-16页
        1.3.1 研究方法第13-14页
        1.3.2 研究设计第14-16页
第二章 中小学超学科教育研究现状第16-24页
    2.1 超学科教育的发展及研究现状第16-17页
    2.2 中小学超学科教育与超学科素养第17-20页
        2.2.1 超学科教育概念界定第17-19页
        2.2.2 超学科素养第19页
        2.2.3 中小学超学科教育与当前学校教育体系的关系第19-20页
    2.3 信息化环境下的中小学超学科教育第20-21页
        2.3.1 信息技术在超学科教育中的作用第20-21页
        2.3.2 超学科课程主题来源第21页
    2.4 理论基础第21-24页
        2.4.1 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第21-22页
        2.4.2 分布式认知第22页
        2.4.3 SAMR模型第22-24页
第三章 信息化环境下基于超学科的教育案例分析第24-29页
    3.1 澳大利亚布莱顿小学第24-25页
        3.1.1 课程目标分析第24页
        3.1.2 课程内容及实施过程分析第24-25页
        3.1.3 多元化的教学评价第25页
        3.1.4 信息技术环境分析第25页
    3.2 长沙碧桂园威尼斯中英文学校第25-29页
        3.2.1 课程目标分析第26页
        3.2.2 课程内容及实施过程分析第26-27页
        3.2.3 教学评价分析第27-28页
        3.2.4 信息技术环境分析第28-29页
第四章 信息化环境下中小学超学科课程设计模型的建构第29-39页
    4.1 信息化环境下中小学超学科课程设计模型建构背景第29-33页
        4.1.1 教学模型建构的依据第29-30页
        4.1.2 中小学学生基本特点第30-31页
        4.1.3 信息化教学环境第31页
        4.1.4 超学科课程的情境问题引领式课程设计原则第31-33页
    4.2 信息化环境下中小学超学科课程设计模型第33-39页
第五章 信息化环境下中小学超学科课程设计及应用第39-54页
    5.1 信息化环境下中小学超学科课程设计及应用背景第39-40页
        5.1.1 迫切性和可行性第39页
        5.1.2 课程教学目标第39-40页
    5.2 基于PA3S教学模型的课程设计第40-47页
        5.2.1 课程框架体系的设计第40-41页
        5.2.2 基于PA3S模型的课程案例设计——《城市小助手》第41-47页
    5.3 《城市小助手》—课程实践第47-54页
        5.3.1 课程实施过程第47-52页
        5.3.2 信息技术的应用第52页
        5.3.3 课程实践总结第52-54页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不足第54-56页
    6.1 研究结论与创新点第54页
    6.2 不足之处第54-56页
参考文献第56-58页
致谢第58-5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无人机交通视频分析的车辆目标检测技术研究
下一篇:基于大数据挖掘的故障预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