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6-7页 |
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19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3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3-14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14页 |
1.3 本文中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4-15页 |
1.3.1 业绩承诺概念 | 第14页 |
1.3.2 “高送转”概念界定 | 第14页 |
1.3.3 超能力派现的概念界定 | 第14-15页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 第15-18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4.2 研究框架 | 第15-18页 |
1.5 本文创新与不足 | 第18-19页 |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第19-23页 |
2.1 股利政策相关理论 | 第19-20页 |
2.2 大股东业绩承诺与投资者保护 | 第20-21页 |
2.3 大股东价值掠夺 | 第21-22页 |
2.3.1 减持套现 | 第21页 |
2.3.2 利益输送 | 第21-22页 |
2.3.3 盈余管理 | 第22页 |
2.4 文献评述 | 第22-23页 |
第3章 案例描述 | 第23-29页 |
3.1 公司概况 | 第23-24页 |
3.1.1 *ST海润重组过程及其大股东承诺 | 第23-24页 |
3.2 *ST海润实际经营与业绩承诺情况对比 | 第24-26页 |
3.3 同行业业绩比较分析 | 第26-29页 |
第4章 *ST海润异常股利分配与价值掠夺分析 | 第29-49页 |
4.1 以业绩补偿为动机的现金股利政策分析 | 第29-35页 |
4.1.1 现金股利分配方案 | 第29页 |
4.1.2“超能力派现”股利政策的判定及危害 | 第29-30页 |
4.1.3 *ST海润异常派现股利政策动因分析 | 第30-31页 |
4.1.4 超能力派现股利政策的经济后果分析 | 第31-33页 |
4.1.5 超能力派现股利政策的市场反应 | 第33-34页 |
4.1.6 小结 | 第34-35页 |
4.2 以替代现金补偿为动机的定向转增股利政策分析 | 第35-38页 |
4.2.1 股票股利分配方案 | 第35页 |
4.2.2 *ST海润定向转增动因分析 | 第35-36页 |
4.2.3 定向转增股利分配方案的决议过程 | 第36-37页 |
4.2.4 股票定向转增的市场反应分析 | 第37页 |
4.2.5 小结 | 第37-38页 |
4.3 以大股东减持套现为目的的高送转股利政策分析 | 第38-45页 |
4.3.1 高送转股利分配方案 | 第38页 |
4.3.2 高送转股利政策的判定及影响 | 第38-39页 |
4.3.3 *ST海润“高送转”股利分配的动机分析 | 第39-43页 |
4.3.4 以大股东减持为动机的高送转股利政策市场反应分析 | 第43-44页 |
4.3.5 小结 | 第44-45页 |
4.4 异常股利分配所折射出的公司缺陷分析 | 第45-48页 |
4.4.1 大股东合谋 | 第45-46页 |
4.4.2 小股东对公司决策的参与程度低 | 第46页 |
4.4.3 公司治理层面的缺陷 | 第46-48页 |
4.5 案例总结 | 第48-49页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第49-52页 |
5.1 本文的研究结论 | 第49页 |
5.2 对策和建议 | 第49-52页 |
5.2.1 从上市公司的角度规范 | 第49-50页 |
5.2.2 从监管部门的角度规范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