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基础科学论文--土壤学论文--土壤生物学论文--土壤微生物学论文

黄土高原退耕还草区不同地貌部位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分布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0-16页
    1.1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第10-11页
    1.2 选题依据第11-12页
        1.2.1 理论依据第11页
        1.2.2 技术依据第11-12页
    1.3 国内外研究状况第12-14页
        1.3.1 地形因素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第12页
        1.3.2 土壤理化因子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第12-13页
        1.3.3 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第13页
        1.3.4 时间序列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第13-14页
    1.4 实验内容和方法第14-15页
    1.5 技术路线第15-16页
第二章 不同地貌部位土壤理化性质的分布特征及相关性第16-27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16-17页
        2.1.1 研究区域概况和土壤样品采集第16-17页
        2.1.2 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第17页
        2.1.3 统计分析方法第17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17-24页
        2.2.1 不同因素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第17-19页
        2.2.2 土壤理化性质分布特征第19-24页
        2.2.3 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关系第24页
    2.3 讨论第24-26页
    2.4 结论第26-27页
第三章 不同地貌部位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分布特征及相关性第27-38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27-28页
        3.1.1 土壤微生物酶活性的测定第27页
        3.1.2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测定第27-28页
        3.1.3 统计分析方法第28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28-35页
        3.2.1 不同因素对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第28-29页
        3.2.2 土壤微生物活性分布特征第29-35页
        3.2.3 土壤微生物酶活与土壤微生物量的相关关系第35页
    3.3 讨论第35-37页
    3.4 结论第37-38页
第四章 不同地貌部位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分布第38-71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38-39页
        4.1.1 土壤总DNA的提取和高通量测序第38页
        4.1.2 测序数据的生物信息预处理第38-39页
        4.1.3 多元统计分析第39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39-67页
        4.2.1 细菌群落alpha多样第39-45页
        4.2.2 细菌群落beta多样性第45-48页
        4.2.3 环境因子对细菌群落的影响第48-52页
        4.2.4 细菌群落的LEFse分析及共发生网络分析第52-56页
        4.2.5 真菌群落alpha多样性第56-61页
        4.2.6 真菌群落beta多样性第61-64页
        4.2.7 环境因子对真菌群落的影响第64-67页
    4.3 讨论第67-70页
    4.4 结论第70-71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71-73页
    5.1 结论第71页
    5.2 创新点第71-72页
    5.3 展望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80页
致谢第80-81页
附录第81-83页
作者简介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黄土区淤地坝渗流稳定分析及其防渗设计对比研究
下一篇:生物质炭添加量对塿土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及CH4、N2O排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