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基础科学论文--土壤学论文--水土保持论文--农田改良土地措施论文

黄土区淤地坝渗流稳定分析及其防渗设计对比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18页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第12-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6页
        1.2.1 渗流分析理论第13-14页
        1.2.2 边坡稳定分析理论第14-15页
        1.2.3 淤地坝渗流稳定数值模拟分析研究进展第15-16页
    1.3 研究内容、方法第16页
    1.4 技术路线第16-17页
    1.5 本章小结第17-18页
第二章 野外取样及室内土工试验第18-22页
    2.1 试验内容简介第18页
    2.2 样坝、料场选定及取样概况第18-19页
        2.2.1 横山淤地坝概况和选定依据第18页
        2.2.2 纸坊沟淤地坝料场概况第18-19页
        2.2.3 取样情况第19页
    2.3 室内土工试验及结果第19-22页
        2.3.1 渗透试验第19-20页
        2.3.2 抗剪切试验第20-21页
        2.3.3 横山淤地坝容重、体积含水量测定第21-22页
第三章 横山淤地坝渗流与边坡稳定数值模拟分析第22-38页
    3.1 工程数值模拟背景第22-25页
        3.1.1 工程基本概况第22页
        3.1.2 渗流稳定计算参数第22-24页
        3.1.3 渗流及稳定计算工况第24页
        3.1.4 渗流计算及边坡稳定分析评价标准第24-25页
        3.1.5 数值模拟方法第25页
    3.2 原始方案及变坝坡方案渗流稳定对比分析第25-37页
        3.2.1 原始方案及变坝坡方案渗流分析第25-32页
        3.2.2 原始方案及变坝坡方案稳定分析第32-37页
    3.3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四章 上游铺设土工膜的淤地坝渗流与稳定分析第38-45页
    4.1 土工膜防渗体方案简介第38-39页
        4.1.1 土工膜简介第38页
        4.1.2 基于原始坝坡的上游砂砾石压坡处理方案第38页
        4.1.3 土工膜防渗淤地坝有限元模型第38-39页
    4.2 土工膜防渗淤地坝渗流分析第39-42页
        4.2.1 稳定渗流分析第39页
        4.2.2 非稳定渗流分析第39-42页
    4.3 .土工膜防渗淤地坝坝坡稳定分析第42-44页
        4.3.1 土工膜防渗淤地坝稳定渗流期坝坡稳定分析第42页
        4.3.2 土工膜防渗淤地坝非稳定渗流期坝坡稳定分析第42-44页
    4.4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五章 下游设置排水棱体的淤地坝渗流与稳定分析第45-52页
    5.1 基于原始坝坡的下游设置排水棱体处理方案第45页
    5.2 下游设置排水棱体的淤地坝渗流分析第45-48页
        5.2.1 排水棱体淤地坝稳定渗流分析第45-46页
        5.2.2 排水棱体淤地坝非稳定渗流分析第46-48页
    5.3 下游设置排水棱体的淤地坝坝坡稳定分析第48-51页
        5.3.1 排水棱体淤地坝稳定渗流期坝坡稳定分析第48-49页
        5.3.2 排水棱体淤地坝非稳定渗流期坝坡稳定分析第49-51页
    5.4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六章 纸坊沟淤地坝渗流与边坡稳定数值模拟分析第52-59页
    6.1 纸坊沟淤地坝项目概况第52-53页
        6.1.1 项目背景和意义第52页
        6.1.2 项目坝址选择第52页
        6.1.3 枢纽的组成和布置第52-53页
    6.2 工程设计概况第53页
        6.2.1 坝体参数设计第53页
        6.2.2 泄水建筑物设计第53页
        6.2.3 防渗排水设施第53页
        6.2.4 上下游坝坡的保护措施第53页
    6.3 纸坊沟淤地坝渗流稳定分析第53-58页
        6.3.1 纸坊沟淤地坝有限元模型第53-54页
        6.3.2 纸坊沟淤地坝渗流分析第54-57页
        6.3.3 纸坊沟淤地坝坝坡稳定分析第57-58页
    6.4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七章 结论第59-61页
    7.1 结论第59-60页
    7.2 创新点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4页
致谢第64-65页
作者简介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添加秸秆等物料生产优质有机肥技术探讨
下一篇:黄土高原退耕还草区不同地貌部位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