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2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3-15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2 研究方法、思路与结构 | 第15-17页 |
1.2.1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2.2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1.2.3 论文结构 | 第16-17页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7-20页 |
1.3.1 项目后评价的理论研究 | 第17-18页 |
1.3.2 项目后评价的方法研究 | 第18-19页 |
1.3.3 研究评述 | 第19-20页 |
1.4 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 | 第20-22页 |
1.4.1 研究重点 | 第20页 |
1.4.2 研究难点 | 第20页 |
1.4.3 研究创新点 | 第20-22页 |
第2章 项目后评价的基本理论综述 | 第22-29页 |
2.1 项目评价与后评价 | 第22-25页 |
2.1.1 项目评价 | 第22页 |
2.1.2 项目后评价 | 第22-24页 |
2.1.3 项目评价与项目后评价的关系 | 第24-25页 |
2.2 项目评价与后评价的相关理论基础 | 第25-27页 |
2.2.1 经济学基础 | 第25页 |
2.2.2 管理学原理 | 第25-26页 |
2.2.3 社会学原理 | 第26页 |
2.2.4 风险分析 | 第26页 |
2.2.5 价值理论 | 第26-27页 |
2.3 项目后评价的内容 | 第27-29页 |
第3章 生态建设项目后评价的理论基础与评价方法 | 第29-37页 |
3.1 生态建设项目的定义和基本特点 | 第29-31页 |
3.1.1 生态建设项目的定义 | 第29页 |
3.1.2 生态建设项目的类型 | 第29页 |
3.1.3 生态建设项目的特点 | 第29-31页 |
3.2 生态建设项目后评价的定义和特点 | 第31-32页 |
3.2.1 生态建设项目后评价的定义 | 第31页 |
3.2.2 生态建设项目后评价的特点 | 第31-32页 |
3.3 生态建设项目后评价的理论基础 | 第32-33页 |
3.3.1 生态价值论 | 第32页 |
3.3.2 外部性理论与生态补偿 | 第32-33页 |
3.3.3 生态文明 | 第33页 |
3.4 生态建设项目后评价的方法 | 第33-37页 |
第4章 生态建设项目后评价的评价指标构建 | 第37-59页 |
4.1 评价指导思想 | 第37页 |
4.2 评价原则 | 第37-38页 |
4.3 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构建 | 第38-46页 |
4.3.1 生态效益评价指标的初步构建 | 第38-41页 |
4.3.2 可持续性评价指标的初步构建 | 第41-45页 |
4.3.3 生态建设项目后评价指标的初步构建 | 第45-46页 |
4.4 评价指标的信效度检验与因子分析 | 第46-59页 |
4.4.1 评价指标的信度检验 | 第47-49页 |
4.4.2 评价指标的效度检验与因子分析 | 第49-59页 |
第5章 应用研究---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一期工程项目后评价 | 第59-74页 |
5.1 项目概况介绍 | 第59-60页 |
5.1.1 项目背景 | 第59-60页 |
5.1.2 项目主要内容 | 第60页 |
5.2 项目后评价应用研究 | 第60-72页 |
5.2.1 项目生态效益后评价 | 第60-69页 |
5.2.2 项目可持续性后评价 | 第69-72页 |
5.3 评价结果分析 | 第72-74页 |
5.3.1 生态效益后评价分析 | 第72-73页 |
5.3.2 可持续性后评价分析 | 第73-74页 |
第6章 研究结论、不足与展望 | 第74-77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74-75页 |
6.2 局限与不足 | 第75页 |
6.3 未来展望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附录A 生态建设项目后评价指标设计——专家建议咨询表 | 第81-84页 |
附录B 生态建设项目后评价指标重要性的调查问卷 | 第84-87页 |
附录C 生态建设项目后评价指标权重打分表 | 第87-91页 |
附录D 生态建设项目后评价模糊综合评价打分表 | 第91-94页 |
附录E 实际调查问卷部分 | 第94-97页 |
作者简介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