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交通工程与公路运输技术管理论文--交通工程与交通管理论文--线路交通安全设施论文

基于预信号的公交优先控制策略及仿真技术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7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4页
        1.2.1 基于预信号的公交优先控制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1.2.2 间歇性公交专用道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4页
    1.3 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第14-16页
        1.3.1 研究目标第14-15页
        1.3.2 研究内容第15-16页
    1.4 研究技术路线第16页
    1.5 本章小结第16-17页
第二章 基础理论概述第17-35页
    2.1 基于预信号的公交优先控制的基本理论第17-23页
        2.1.1 预信号控制方法的基本原理第17-18页
        2.1.2 基于预信号的公交优先进口道布局形式第18-19页
        2.1.3 车辆停靠规则第19-20页
        2.1.4 公交候驶区的长度第20-21页
        2.1.5 设置条件第21-22页
        2.1.6 设置预信号公交优先控制的目标和原则第22-23页
    2.2 基于预信号的公交优先协调控制方法第23-25页
        2.2.1 基本信号参数确定第23-24页
        2.2.2 主、预信号之间的协调关系第24-25页
        2.2.3 主、预信号配时第25页
    2.3 基于间歇性公交专用道的公交优先控制的基本理论第25-34页
        2.3.1 间歇式公交专用道系统第26页
        2.3.2 间歇性公交专用进口道信号优先控制方法第26-32页
        2.3.3 VMS提醒设备的设置位置第32-34页
    2.4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三章 基于预信号的公交优先感应控制策略研究第35-51页
    3.1 基于预信号的公交优先感应控制的基本理论第35-36页
        3.1.1 控制条件第35-36页
        3.1.2 控制原则第36页
    3.2 基于预信号的公交优先感应控制策略运营的环境设计第36-42页
        3.2.1 单点交叉口渠化设计第37-39页
        3.2.2 行车速度和种类构成见表第39-40页
        3.2.3 相位设计第40-42页
    3.3 基于预信号的公交优先感应控制策略参数的确定第42-45页
        3.3.1 公交优先信号控制参数的计算第42-43页
        3.3.2 绿灯间隔时间第43-44页
        3.3.3 检测器铺设位置的确定第44-45页
    3.4 基于预信号的公交优先感应信号控制策略设计第45-50页
        3.4.1 控制思路第45页
        3.4.2 控制流程第45-50页
    3.5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四章 交通调查和数据分析第51-69页
    4.1 交叉口交通调查第51-56页
        4.1.1 周边设施调查第51-53页
        4.1.2 现状渠化调查第53-54页
        4.1.3 交通条件调查第54-56页
    4.2 交通数据分析第56-65页
        4.2.1 交通流量及类型流向分析第56-60页
        4.2.2 交通流冲突分析第60-62页
        4.2.3 绿灯间隔时间计算第62-64页
        4.2.4 通行能力和饱和度计算第64-65页
    4.3 现状交叉口交通组织优化方案第65-67页
        4.3.1 交叉口渠化设计第66-67页
        4.3.2 信号控制优化方案第67页
    4.4 本章小结第67-69页
第五章 仿真测试第69-88页
    5.1 VISSIM仿真软件第69-71页
        5.1.1 VISSIM仿真系统的基本原理第69页
        5.1.2 建立VISSIM仿真系统第69-70页
        5.1.3 VISVAP信号控制实现公交优先仿真第70-71页
    5.2 基于预信号的公交优先感应控制下的实例分析第71-80页
        5.2.1 交叉口渠化图第72-73页
        5.2.2 基于预信号的公交优先感应控制策略仿真实现第73-80页
    5.3 VISSIM仿真实现与对比分析第80-87页
        5.3.1 VISSIM仿真实现第80-82页
        5.3.2 仿真实现第82-83页
        5.3.3 仿真结果对比分析第83-87页
    5.4 本章小结第87-88页
研究结论与展望第88-89页
参考文献第89-92页
附录第92-99页
致谢第99-100页
个人简历、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第100页

论文共10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PCA-BA-GRNN模型的公共自行车需求预测
下一篇:严重挤压性大变形段铁路隧道结构长期影响规律及设计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