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0-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19页 |
1.1 石油污染土壤的现状与危害 | 第13页 |
1.2 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 | 第13-17页 |
1.2.1 生物修复概况 | 第13-14页 |
1.2.2 根际修复 | 第14-17页 |
1.3 高通量测序技术在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 | 第17-18页 |
1.3.1 高通量测序 | 第17页 |
1.3.2 高通量测序的分析内容 | 第17-18页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8-19页 |
第二章 石油污染对根际土壤化学性质及根际降解功能的影响 | 第19-30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19-21页 |
2.1.1 供试植物与土壤 | 第19-20页 |
2.1.2 实验药品及仪器 | 第20-21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1-22页 |
2.2.1 土壤中总石油烃含量(TPH)的测定 | 第21页 |
2.2.2 土壤有机质的检测 | 第21页 |
2.2.3 土壤铵态氮的检测 | 第21页 |
2.2.4 土壤有效磷的检测 | 第21-22页 |
2.2.5 土壤速效钾的检测 | 第22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2-28页 |
2.3.1 石油污染土壤的根际降解效果 | 第22-24页 |
2.3.2 石油污染对根际土壤有机质的影响 | 第24-25页 |
2.3.3 石油污染对根际土壤铵态氮的影响 | 第25-26页 |
2.3.4 石油污染对根际土壤有效磷的影响 | 第26-27页 |
2.3.5 石油污染对根际土壤速效钾的影响 | 第27-28页 |
2.4 讨论 | 第28-30页 |
第三章 石油污染对植物根系分泌物的影响 | 第30-39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30-31页 |
3.1.1 供试植物与土壤 | 第30页 |
3.1.2 实验药品及仪器 | 第30-31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31-32页 |
3.2.1 过氧化物酶的测定 | 第31-32页 |
3.2.2 类黄酮物质的测定 | 第32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32-37页 |
3.3.1 根际土壤中过氧化物酶的变化 | 第32-34页 |
3.3.2 植物根中过氧化物酶的变化 | 第34-36页 |
3.3.3 类黄酮物质的变化 | 第36-37页 |
3.4 讨论 | 第37-39页 |
第四章 植物根际微生物种群多样性分析 | 第39-52页 |
4.1 实验材料 | 第39-40页 |
4.1.1 供试植物与土壤 | 第39页 |
4.1.2 实验药品及仪器 | 第39-40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40-43页 |
4.2.1 总DNA的提取 | 第40页 |
4.2.2 琼脂糖凝胶电泳 | 第40页 |
4.2.3 PCR扩增 | 第40-41页 |
4.2.4 扩增子测序及数据分析 | 第41-43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43-50页 |
4.3.1 总DNA提取结果 | 第43页 |
4.3.2 PCR扩增结果 | 第43页 |
4.3.3 高质量序列结果 | 第43-44页 |
4.3.4 OTU分类 | 第44-45页 |
4.3.5 真菌群落Alpha多样性分析 | 第45-46页 |
4.3.6 真菌群落组成 | 第46-48页 |
4.3.7 真菌群落Beta多样性分析 | 第48-50页 |
4.4 讨论 | 第50-52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52-53页 |
5.1 石油污染对根际土壤化学性质及根际降解功能的影响 | 第52页 |
5.2 石油污染对植物根系分泌物的影响 | 第52页 |
5.3 紫茉莉和黑麦草根际微生物种群多样性分析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