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1 前言 | 第13-27页 |
1.1 碳纳米管研究进展 | 第13-24页 |
1.1.1 碳纳米管的合成方法 | 第13-14页 |
1.1.2 碳纳米管的纯化 | 第14-15页 |
1.1.3 碳纳米管的表面修饰 | 第15-16页 |
1.1.4 碳纳米管性质的表征 | 第16-20页 |
1.1.5 碳纳米管的吸附特性 | 第20-22页 |
1.1.6 碳纳米管在水环境中吸附污染物的应用 | 第22-24页 |
1.2 全氟辛酸的研究进展 | 第24-26页 |
1.3 研究目标及意义 | 第26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26-27页 |
2 试验材料与研究方法 | 第27-35页 |
2.1 试验材料和主要仪器 | 第27页 |
2.2 碳纳米管的表面修饰 | 第27-30页 |
2.2.1 氧化法对碳纳米管的表面修饰 | 第27-28页 |
2.2.2 金属纳米颗粒对碳纳米管的表面修饰 | 第28-30页 |
2.3 碳纳米管的表征 | 第30-32页 |
2.3.1 比表面积、微孔体积和孔径、灰分的表征 | 第30页 |
2.3.2 表面官能团的表征 | 第30-31页 |
2.3.3 Zeta电位表征 | 第31页 |
2.3.4 X射线衍射表征(XRD) | 第31页 |
2.3.5 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TEM) | 第31页 |
2.3.6 傅里叶红外光谱表征(FTIR) | 第31-32页 |
2.4 批量吸附试验 | 第32-33页 |
2.4.1 吸附动力学试验 | 第32页 |
2.4.2 等温吸附-解吸试验 | 第32页 |
2.4.3 环境因素变化对PFOA吸附的影响试验 | 第32-33页 |
2.5 放射性含量测定 | 第33页 |
2.6 数据分析 | 第33-35页 |
2.6.1 吸附动力学过程及模型 | 第33-34页 |
2.6.2 等温吸附模型 | 第34-35页 |
3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35-56页 |
3.1 改性碳纳米管性质的表征 | 第35-45页 |
3.1.1 比表面积、微孔体积孔径和灰分 | 第35页 |
3.1.2 表面官能团 | 第35-37页 |
3.1.3 元素相对含量 | 第37页 |
3.1.4 Zeta电位 | 第37-38页 |
3.1.5 X射线衍射 | 第38-39页 |
3.1.6 透射电子显微镜 | 第39-41页 |
3.1.7 傅里叶红外光谱 | 第41-42页 |
3.1.8 X射线光电子能谱 | 第42-45页 |
3.2 表面修饰的碳纳米管的吸附动力学特征 | 第45-48页 |
3.3 表面修饰的碳纳米管的等温吸附-解吸特征 | 第48-52页 |
3.3.1 表面修饰的碳纳米管的等温吸附特征 | 第48-51页 |
3.3.2 表面修饰的碳纳米管的等温吸附–解吸特征 | 第51-52页 |
3.4 环境因素对PFOA在金属纳米颗粒改性碳纳米管上的吸附影响 | 第52-56页 |
3.4.1 离子强度对PFOA在金属纳米颗粒改性碳纳米管上的吸附影响 | 第52-53页 |
3.4.2 离子种类对PFOA在金属纳米颗粒改性碳纳米管上的吸附影响 | 第53-54页 |
3.4.3 电解质pH对PFOA在金属纳米颗粒改性碳纳米管上的吸附影响 | 第54页 |
3.4.4 腐殖酸对PFOA在金属纳米颗粒改性碳纳米管上的吸附影响 | 第54-56页 |
4 讨论 | 第56-62页 |
4.1 表面修饰的碳纳米管的吸附动力学特征分析 | 第56页 |
4.2 表面修饰的碳纳米管的等温吸附-解吸特征分析 | 第56-57页 |
4.2.1 表面修饰的碳纳米管的等温吸附特征分析 | 第56-57页 |
4.2.2 表面修饰的碳纳米管的等温吸附–解吸特征分析 | 第57页 |
4.3 表面修饰的碳纳米管对PFOA的吸附机理 | 第57-59页 |
4.4 环境因素对金属纳米颗粒改性碳纳米管吸附PFOA的影响结果分析 | 第59-62页 |
4.4.1 离子强度对PFOA在金属纳米颗粒改性碳纳米管上的吸附影响 | 第59页 |
4.4.2 离子种类对PFOA在金属纳米颗粒改性碳纳米管上的吸附影响 | 第59-60页 |
4.4.3 电解质pH对PFOA在金属纳米颗粒改性碳纳米管上的吸附影响 | 第60-61页 |
4.4.4 腐殖酸对PFOA在金属纳米颗粒改性碳纳米管上的吸附影响 | 第61-62页 |
5 结论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攻读硕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