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9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1.2.1 上市公司特征对审计失败的影响 | 第11-12页 |
1.2.2 注册会计师对审计失败的影响 | 第12-13页 |
1.2.3 外部监管环境对审计失败的影响 | 第13-14页 |
1.2.4 文献评述 | 第14-15页 |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4 主要创新与不足 | 第16-19页 |
1.4.1 主要创新 | 第16-17页 |
1.4.2 主要不足 | 第17-19页 |
2 审计失败的定义及影响 | 第19-29页 |
2.1 审计失败的定义 | 第19-21页 |
2.2 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的现状、特点及原因分析 | 第21-26页 |
2.2.1 证监会处罚公告分析 | 第22-24页 |
2.2.2 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的特点 | 第24-25页 |
2.2.3 审计失败的原因 | 第25-26页 |
2.3 审计失败的影响 | 第26-29页 |
2.3.1 对注册会计师和审计事务所的影响 | 第26页 |
2.3.2 对投资者的影响 | 第26-27页 |
2.3.3 对市场的影响 | 第27-29页 |
3 振隆特产审计失败案例分析 | 第29-41页 |
3.1 振隆特产情况简介 | 第29-31页 |
3.1.1 振隆特产概述 | 第29页 |
3.1.2 振隆特产特点对审计的影响 | 第29-31页 |
3.2 处罚情况 | 第31-32页 |
3.2.1 振隆特产受处罚情况 | 第31页 |
3.2.2 瑞华会计师事务所受处罚情况 | 第31-32页 |
3.3 振隆特产舞弊情况 | 第32-35页 |
3.3.1 销售收入存在重大错报 | 第32-34页 |
3.3.2 通过调节生产成本虚增利润 | 第34-35页 |
3.3.3 虚构主要工艺流程 | 第35页 |
3.4 对振隆特产审计过程概述 | 第35-41页 |
3.4.1 对振隆特产实施风险评估程序 | 第35-37页 |
3.4.2 对销售收入实施审计 | 第37-38页 |
3.4.3 对存货实施监盘 | 第38-39页 |
3.4.4 对库存进行计价审计 | 第39-41页 |
4 振隆特产审计失败原因分析 | 第41-47页 |
4.1 风险评估不到位 | 第41-42页 |
4.1.1 询问不够深入仔细 | 第41页 |
4.1.2 没有对生产状况实地走访 | 第41-42页 |
4.2 销售环节实质性程序缺乏有效性 | 第42-43页 |
4.2.1 对审计证据真实性缺乏关注 | 第42-43页 |
4.2.2 对函证过程缺乏控制 | 第43页 |
4.3 存货监盘方法不当 | 第43-45页 |
4.3.1 监盘计划不合理 | 第44页 |
4.3.2 存货抽盘程序存在缺陷 | 第44-45页 |
4.4 对原材料价格审查不足 | 第45-47页 |
4.4.1 分析性程序缺失 | 第45页 |
4.4.2 未详细检查原材料价格 | 第45-47页 |
5 防范审计失败的对策 | 第47-53页 |
5.1 深入了解企业情况 | 第47-48页 |
5.1.1 询问各部门了解企业现状 | 第47页 |
5.1.2 实地走访获取直接证据 | 第47-48页 |
5.2 控制审计证据质量 | 第48-49页 |
5.2.1 严格判断审计证据的可靠性 | 第48-49页 |
5.2.2 规范对函证的控制 | 第49页 |
5.3 完善存货监盘程序 | 第49-50页 |
5.3.1 制定周密的盘存计划 | 第49-50页 |
5.3.2 改进存货抽盘程序 | 第50页 |
5.4 关注原材料价格的真实性 | 第50-53页 |
5.4.1 重视分析程序 | 第50-51页 |
5.4.2 独立进行存货减值测试 | 第51-53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后记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