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贸易经济论文--中国国内贸易经济论文--商品流通论文--电子贸易、网上贸易论文

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与监管问题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一章 绪论第7-13页
    1.1 研究背景第7页
    1.2 研究意义第7-8页
    1.3 文献综述第8-11页
        1.3.1 互联网金融风险研究文献综述第8-9页
        1.3.2 互联网金融监管研究文献综述第9-11页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1-12页
        1.4.1 研究思路第11页
        1.4.2 研究方法第11-12页
    1.5 创新点与不足第12-13页
第二章 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第13-20页
    2.1 互联网金融的内涵与特点第13-15页
        2.1.1 内涵第13页
        2.1.2 特点第13-15页
    2.2 互联网金融及其主要业务的发展现状第15-20页
        2.2.1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第15-16页
        2.2.2 主要业务及发展现状第16-20页
第三章 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第20-25页
    3.1 互联网金融风险类型和特征第20-22页
        3.1.1 市场风险更加复杂第20页
        3.1.2 信用风险更加突出第20-21页
        3.1.3 流动性风险更易发生第21页
        3.1.4 操作风险更难控制第21页
        3.1.5 法律风险更不确定第21-22页
        3.1.6 技术安全风险更具影响第22页
    3.2 互联网金融主要业务的风险第22-23页
    3.3 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必要性第23-25页
        3.2.1 风险扩散速度更快捷第23页
        3.2.2 风险交叉传染更严重第23-24页
        3.2.3 风险危害影响更广泛第24-25页
第四章 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的现状与评价第25-36页
    4.1 互联网金融监管现状与问题第25-30页
        4.1.1 整体监管现状与问题第25-27页
        4.1.2 主要业务的监管现状与问题第27-30页
    4.2 互联网金融监管评价——以P2P网络借贷监管为例第30-36页
        4.2.1 构建P2P网络借贷监管评价指标体系第30-31页
        4.2.2 检验矩阵一致性并确定指标权重第31-34页
        4.2.3 P2P网络借贷监管综合评价第34-36页
第五章 完善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对策与建议第36-41页
    5.1 国外互联网金融监管经验借鉴第36-37页
        5.1.1 国外互联网金融监管经验第36页
        5.1.2 国外互联网金融监管启示第36-37页
    5.2 完善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对策与建议第37-41页
        5.2.1 改革互联网金融监管模式第37-38页
        5.2.2 建立健全监管法律法规体系第38-39页
        5.2.3 改进监管方法,提升监管水平第39-41页
参考文献第41-44页
致谢第44页

论文共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上市商业银行独立董事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城市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对员工个人绩效影响探究--以兰州银行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