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2页 |
1.1 咪唑啉酮类除草剂 | 第11-17页 |
1.1.1 咪唑啉酮类除草剂的理化性质 | 第12-14页 |
1.1.2 咪唑乙烟酸的毒性 | 第14-17页 |
1.2 乙酰乳酸合成酶 | 第17-20页 |
1.2.1 乙酰乳酸合成酶的分类及生理作用 | 第17页 |
1.2.2 乙酰乳酸合成酶酶学特征 | 第17-18页 |
1.2.3 乙酰乳酸合成酶基因学特征 | 第18-19页 |
1.2.4 乙酰乳酸合成酶活性的调节 | 第19页 |
1.2.5 乙酰乳酸合成酶活性测定方法 | 第19-20页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0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第二章 咪唑乙烟酸对映体对水稻生理生化的选择性差异 | 第22-43页 |
2.1 前言 | 第22页 |
2.2 材料与方法 | 第22-29页 |
2.2.1 实验材料和培养条件 | 第22-24页 |
2.2.2 实验设计 | 第24-29页 |
2.3 结果 | 第29-39页 |
2.3.1 咪唑乙烟酸手性对映体的制备 | 第29页 |
2.3.2 形态学指标检测 | 第29-32页 |
2.3.3 IM 对ALS 酶活的影响 | 第32-35页 |
2.3.4 咪唑乙烟酸对抗氧化酶的影响 | 第35-36页 |
2.3.5 氨基酸含量测定 | 第36-38页 |
2.3.6 原生质体存活率 | 第38-39页 |
2.4 分析与讨论 | 第39-42页 |
2.5 小结 | 第42-43页 |
第三章 咪唑乙烟酸对映体对水稻基因表达的选择性差异 | 第43-53页 |
3.1 前言 | 第43-44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44-47页 |
3.2.1 实验材料和培养条件 | 第44页 |
3.2.2 实验设计 | 第44-47页 |
3.3 结果 | 第47-51页 |
3.3.1 咪唑乙烟酸对生长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 | 第47-50页 |
3.3.2 咪唑乙烟酸对光合作用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 | 第50-51页 |
3.4 分析和讨论 | 第51-52页 |
3.5 小结 | 第52-53页 |
第四章 水稻其他代谢途径的基因芯片表达谱分析 | 第53-66页 |
4.1 前言 | 第53页 |
4.2 材料与方法 | 第53-56页 |
4.2.1 实验材料和培养条件 | 第53-54页 |
4.2.2 实验设计 | 第54-56页 |
4.3 结果 | 第56-63页 |
4.3.1 差异表达基因 | 第56-60页 |
4.3.2 差异表达基因的功能分类 | 第60-61页 |
4.3.3 RT-PCR 验证结果 | 第61-63页 |
4.4 分析和讨论 | 第63-65页 |
4.5 小结 | 第65-66页 |
结论与创新点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5页 |
附录 本文使用的试剂和缓冲液配方 | 第75-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