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蓄电池论文

基于储能电感的动态双向无损均衡电路的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一章 绪论第7-17页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第7-9页
    1.2 国内外均衡研究的发展现状第9-16页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写作结构第16-17页
        1.3.1 研究内容第16页
        1.3.2 论文写作结构第16-17页
第二章 锂离子电池的特性研究第17-25页
    2.1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历史第17-18页
    2.2 电动车用锂离子电池的现状第18-19页
    2.3 磷酸铁锂电池的组成及工作原理第19-20页
    2.4 磷酸铁锂电池的特点第20页
        2.4.1 磷酸铁锂电池的优点第20页
        2.4.2 磷酸铁锂电池的缺点第20页
    2.5 磷酸铁锂电池的主要性能第20-22页
    2.6 磷酸铁锂电池的工作特性第22-24页
        2.6.1 磷酸铁锂电池的充电特性第22-23页
        2.6.2 磷酸铁锂电池的放电特性第23-24页
    2.7 本章小结第24-25页
第三章 基于储能电感的动态双向无损均衡电路的硬件设计第25-40页
    3.1 基于储能电感的动态双向无损均衡电路的功能和结构第25-26页
    3.2 基于储能电感的动态双向无损均衡电路的硬件设计第26-40页
        3.2.1 均衡电路主控芯片的选取第26页
        3.2.2 电压采集电路模块第26-30页
            3.2.2.1 单体电压采集设计第26-27页
            3.2.2.2 光耦隔离开关的通断控制设计第27-28页
            3.2.2.3 差分电路设计第28-30页
        3.2.3 均衡电路模块及其驱动电路模块第30-38页
            3.2.3.1 均衡电路模块第30-34页
            3.2.3.2 驱动电路模块第34-38页
        3.2.4 串行通讯电路设计第38-40页
第四章 基于储能电感的动态双向无损均衡电路的Matlab仿真第40-53页
    4.1 锂离子动力电池充放电动态特性建模第40-48页
        4.1.1 简化的电化学模型第40-41页
            4.1.1.1 Peukert 方程第40-41页
            4.1.1.2 Shepherd 模型第41页
            4.1.1.3 Unnewehr 模型第41页
        4.1.2 神经网络模型第41-42页
        4.1.3 等效电路模型第42-44页
            4.1.3.1 基本等效电路模型第42-43页
            4.1.3.2 线性等效电路模型第43页
            4.1.3.3 非线性等效电路模型第43-44页
        4.1.4 本课题所选锂离子电池等效电路模型第44-45页
        4.1.5 模型的参数辨识第45-48页
    4.2 均衡电路Simulink 模块搭建与仿真第48-52页
        4.2.1 均衡电路Simulink 模块搭建第48-49页
            4.2.1.1 锂离子电池仿真模型模块搭建第48-49页
            4.2.1.2 均衡电路的Simulink 模块搭建及仿真结果第49页
        4.2.2 均衡仿真结果的说明第49-52页
    4.3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五章 基于储能电感的动态双向无损均衡电路的总结与展望第53-57页
    5.1 系统软件结构图第53-54页
        5.1.1 下位机软件设计思路第53-54页
        5.1.2 上位机软件设计思路第54页
    5.2 均衡电路的发展趋势第54-57页
结束语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1页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第61-62页
致谢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探析
下一篇:纯电动汽车用永磁同步电动机设计及弱磁扩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