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电动汽车用驱动电机的国内外发展及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1.1 电动汽车用驱动电机的国内发展现状 | 第10-11页 |
1.1.2 电动汽车用驱动电机的国外发展现状 | 第11-12页 |
1.2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2页 |
1.3 课题的研究任务和主要工作 | 第12-14页 |
第二章 纯电动汽车用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结构特点及工作原理 | 第14-24页 |
2.1 纯电动汽车用驱动电机的类型及选择 | 第14-17页 |
2.1.1 直流电动机 | 第14页 |
2.1.2 异步电动机 | 第14-15页 |
2.1.3 稀土永磁同步电动机 | 第15页 |
2.1.4 开关磁阻电动机 | 第15-16页 |
2.1.5 纯电动汽车用驱动电机类型选择 | 第16-17页 |
2.2 绕组选型 | 第17-18页 |
2.2.1 分数槽绕组和普通绕组的性能比较及选型 | 第17-18页 |
2.2.2 单层绕组和双层绕组的性能比较及选型 | 第18页 |
2.2.3 绕组形式选择 | 第18页 |
2.3 纯电动汽车用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结构特点 | 第18-19页 |
2.4 纯电动汽车用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 第19-20页 |
2.5 永磁同步电动机的dq 轴数学模型 | 第20-24页 |
第三章 纯电动汽车用永磁同步电动机的设计分析 | 第24-41页 |
3.1 主要性能指标及技术要求 | 第24-25页 |
3.1.1 主要性能指标 | 第24页 |
3.1.2 技术要求 | 第24-25页 |
3.2 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电磁设计 | 第25-31页 |
3.2.1 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电磁设计简介 | 第25页 |
3.2.2 定子绕组和铁心的设计 | 第25-26页 |
3.2.3 转子磁路的设计 | 第26-28页 |
3.2.4 永磁材料的选择 | 第28-29页 |
3.2.5 永磁体尺寸的设计 | 第29-30页 |
3.2.6 隔磁措施 | 第30-31页 |
3.3 纯电动汽车用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水冷设计 | 第31-32页 |
3.4 永磁同步电动机电磁计算程序 | 第32-33页 |
3.5 纯电动汽车用永磁同步电动机样机算例分析 | 第33-41页 |
3.5.1 样机设计的主要参数 | 第33页 |
3.5.2 样机结构参数对运行性能的影响 | 第33-34页 |
3.5.3 样机算例分析 | 第34-41页 |
第四章 纯电动汽车用永磁同步电动机电磁场有限元分析 | 第41-56页 |
4.1 永磁同步电动机有限元分析方法 | 第41-43页 |
4.1.1 有限元分析方法简介 | 第41-42页 |
4.1.2 有限元方法在永磁同步电动机电磁场分析中的应用 | 第42-43页 |
4.2 电磁场基本理论 | 第43-45页 |
4.3 有限元方法在纯电动汽车用永磁同步电动机设计及分析中的应用 | 第45-48页 |
4.3.1 纯电动汽车用8 极9 槽永磁同步电动机建模 | 第45-46页 |
4.3.2 定义材料属性 | 第46-47页 |
4.3.3 定义边界条件和激励源 | 第47-48页 |
4.3.4 模型的网格剖分 | 第48页 |
4.4 基于FEM 的空载磁场有限元分析 | 第48-52页 |
4.4.1 气隙磁密分析 | 第48-50页 |
4.4.2 永磁同步电动机空载反电动势的计算 | 第50-51页 |
4.4.3 空载漏磁系数和计算极弧系数的计算 | 第51-52页 |
4.5 基于FEM 的负载磁场有限元分析 | 第52-56页 |
第五章 基于FEM的纯电动汽车用永磁同步电动机弱磁扩速分析 | 第56-62页 |
5.1 永磁同步电动机弱磁扩速原理 | 第56-57页 |
5.2 纯电动汽车用永磁同步电动机弱磁扩速分析 | 第57-60页 |
5.3 纯电动汽车用永磁同步电动机工作特性分析 | 第60-62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的说明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