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克华案”犯罪新闻报道的问题与启示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7-14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7-9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9-11页 |
三、个案选择 | 第11-14页 |
第一章 “周克华案”犯罪新闻报道的个案分析 | 第14-32页 |
第一节 篇幅分析 | 第15-16页 |
第二节 标题分析 | 第16-19页 |
一、标题的表达力分析 | 第17-19页 |
二、标题的易读性分析 | 第19页 |
第三节 消息源分析 | 第19-24页 |
一、基本消息源 | 第20-21页 |
二、独家消息源 | 第21-23页 |
三、匿名消息源 | 第23-24页 |
第四节 新闻角度分析 | 第24-28页 |
一、选题角度——存在雷同现象 | 第25-26页 |
二、材料角度——选材东拼西凑 | 第26-27页 |
三、写作角度——缺乏人文关怀 | 第27-28页 |
第五节 新闻图片分析 | 第28-32页 |
一、各报头版图片统计 | 第28-30页 |
二、各报头版图片使用分析 | 第30-32页 |
第二章 当前犯罪新闻报道的问题及原因 | 第32-41页 |
第一节 | 第32-38页 |
一、报道时机失当 | 第33-35页 |
二、报道方式失范 | 第35-36页 |
三、报道规则失位 | 第36-38页 |
第二节 当前犯罪新闻报道现状之成因 | 第38-41页 |
一、社会消费文化日益泛滥 | 第38-39页 |
二、媒体片面追求“眼球效应” | 第39-40页 |
三、受众猎奇心理始终存在 | 第40-41页 |
第三章 犯罪新闻报道的改进策略 | 第41-50页 |
第一节 恪守职业道德创造良性媒介环境 | 第41-43页 |
一、恪守职业准则,做负责任的犯罪新闻报道 | 第41-42页 |
二、坚守新闻伦理,做人文化的犯罪新闻报道 | 第42-43页 |
第二节 加强专业功底提高传者职业水准 | 第43-47页 |
一、牢记职业特性,避免新闻侵权 | 第44-45页 |
二、把握专业规律,遵守法律规范 | 第45-47页 |
第三节 三方共同推进培育受众媒介素养 | 第47-50页 |
一、政府角度:提高宣导力度,形成媒介素养教育共识 | 第48页 |
二、媒介角度:发挥宣导职能,提高媒介素养培育效率 | 第48-49页 |
三、个人角度:自觉接受宣导,成为高媒介素养的受众 | 第49-50页 |
结语 | 第50-51页 |
附件:“周克华案”文本分析文章统计表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后记 | 第55-56页 |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