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信贷论文--农业信贷论文

农户融资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基于长沙县农户的调查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目录第8-11页
1 导论第11-22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1.2 研究对象概念界定第12-13页
        1.2.1 农户第12页
        1.2.2 农户融资第12-13页
        1.2.3 农民收入第13页
    1.3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第13-19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第13-15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第15-18页
        1.3.3 国内外文献述评第18-19页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19-22页
        1.4.1 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第19-20页
        1.4.2 研究方法第20-22页
2 农户融资对农民收入影响的理论基础及作用机理分析第22-29页
    2.1 农户融资影响农民收入的理论基础第22-24页
        2.1.1 生产要素分配理论第22页
        2.1.2 农业信贷补贴论第22-23页
        2.1.3 农村金融市场论第23页
        2.1.4 不完全竞争市场论第23-24页
    2.2 农户融资对农民收入水平的作用机理分析第24-25页
    2.3 农户融资对农民收入结构的作用机理分析第25-27页
        2.3.1 农户融资对农民经营性收入的影响分析第25-26页
        2.3.2 农户融资对农民工资性收入和其他收入的影响分析第26-27页
    2.4 农户融资对农民收入差距的作用机理分析第27-28页
    2.5 小结第28-29页
3 农户融资与农民收入现状分析第29-41页
    3.1 调查方法和样本县经济发展情况第29-30页
    3.2 样本县农户家庭基本情况第30-32页
    3.3 样本县农户融资基本情况第32-36页
        3.3.1 农户融资需求分析第32-33页
        3.3.2 农户实际融资情况分析第33-36页
    3.4 样本县农民收入基本情况第36-41页
        3.4.1 农民收入水平分析第36-37页
        3.4.2 农民收入结构分析第37-38页
        3.4.3 农户内部收入差距分析第38-41页
4 农户融资对农民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第41-53页
    4.1 变量的选取及数据来源第41-43页
    4.2 变量相关性分析第43-44页
    4.3 农户融资对农民收入水平的影响分析第44-46页
        4.3.1 农户融资总量对农民收入水平的影响分析第44-45页
        4.3.2 农户不同渠道融资对农民收入水平的影响分析第45-46页
    4.4 农户融资对农民收入结构的影响分析第46-48页
        4.4.1 回归模型的建立第46页
        4.4.2 实证检验结果及相关分析第46-48页
    4.5 农户融资对农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第48-52页
        4.5.1 农户借款的收入分布第48页
        4.5.2 回归模型的建立第48-49页
        4.5.3 实证检验结果及相关分析第49页
        4.5.4 农户融资对农民收入差距影响的分位数回归模型分析第49-52页
    4.6 小结第52-53页
5 创新农户融资机制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建议第53-59页
    5.1 推进农户融资供给主体的改革与创新第53-55页
        5.1.1 改革和拓宽农业发展银行支农融资业务第53-54页
        5.1.2 坚持合作金融的产权改革和支农业务的创新第54页
        5.1.3 创新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以提升支农服务空间第54-55页
        5.1.4 创新商业金融机构的市场化支农模式第55页
    5.2 创新农户融资产品第55-57页
        5.2.1 创新抵押形式类产品第55-56页
        5.2.2 创新农户联户联保贷款产品第56-57页
        5.2.3 充分发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产品第57页
    5.3 创新农户融资抵押担保机制第57-59页
6 结论与展望第59-61页
    6.1 研究结论第59-60页
    6.2 研究展望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7页
附录第67-71页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第71-72页
致谢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本量利模型在天然气管输定价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教育投入对地区经济增长影响的门槛效应--基于中国省际数据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