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8-10页 |
1. 引言 | 第10-15页 |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2.1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1.2.2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3 研究的技术路线和主要贡献 | 第13-15页 |
1.3.1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3页 |
1.3.2 本文的主要贡献 | 第13-15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5-22页 |
2.1 天然气管输价格制定研究 | 第15-20页 |
2.1.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2.1.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2.2 天然气管输区域间的利益平衡研究 | 第20-21页 |
2.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0页 |
2.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2.3 文献评述 | 第21-22页 |
3. 我国天然气管输定价的分析 | 第22-29页 |
3.1 我国天然气管输定价的发展历程 | 第22-23页 |
3.2 我国天然气管输定价的现状 | 第23-24页 |
3.3 我国现行天然气管输定价方法及理论分析 | 第24-26页 |
3.4 我国现行天然气管输定价存在的问题 | 第26-2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4. 分析国外天然气管道运输定价机制 | 第29-42页 |
4.1 美国天然气管道运输定价机制 | 第29-35页 |
4.1.1 美国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的发展历程 | 第29-30页 |
4.1.2 美国天然气管输定价机制 | 第30-35页 |
4.1.3 小结 | 第35页 |
4.2 西欧天然气管输价格机制的分析 | 第35-39页 |
4.2.1 西欧天然气管道运输定价机制形成的背景 | 第35-38页 |
4.2.2 西欧天然气管输定价方法 | 第38-39页 |
4.3 欧、美天然气管输定价机制的比较分析和启示 | 第39-41页 |
4.3.1 美国和西欧之间的天然气管输定价比较 | 第39-40页 |
4.3.2 欧美经验对中国的天然气管输定价的启示 | 第40-4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5. 本量利模型在SG天然气管输定价的设计与应用 | 第42-51页 |
5.1 本量利模型的简单介绍 | 第42页 |
5.2 天然气管输成本性态分析 | 第42-44页 |
5.3 基于成本性态的管输定价模型的建立 | 第44-46页 |
5.4 以管输定价为基础的本量利模型的应用 | 第46-49页 |
5.4.1 涩北-格尔木输气管线(复线)概述 | 第47页 |
5.4.2 涩北-格尔木输气管线(复线)管输价格的计算参数的选取 | 第47-48页 |
5.4.3 涩北-格尔木输气管线(复线)管输价格的计算结果 | 第48-49页 |
5.5 基于成本性态的管输定价模型的有效性分析 | 第49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6. 研究结论和相关建议 | 第51-52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1页 |
6.2 相关建议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后记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