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2-17页 |
1.3.1 服务供应链相关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3.2 物流服务能力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第2章 物流企业服务能力相关理论 | 第19-35页 |
2.1 第四方物流的基本概念 | 第19-22页 |
2.1.1 第三方物流和第四方物流的定义 | 第19-20页 |
2.1.2 第四方物流的特点 | 第20-21页 |
2.1.3 第四方物流的服务模式 | 第21-22页 |
2.2 服务供应链相关理论 | 第22-30页 |
2.2.1 供应链的基本涵义 | 第22-23页 |
2.2.2 服务供应链的界定 | 第23-25页 |
2.2.3 物流服务供应链 | 第25-27页 |
2.2.4 物流服务供应链的主体和结构 | 第27-30页 |
2.3 物流服务能力相关问题 | 第30-33页 |
2.3.1 物流服务能力的定义 | 第30-31页 |
2.3.2 物流服务能力的构成要素 | 第31-3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3章 海洋运输物流相关问题介绍 | 第35-49页 |
3.1 我国海运物流发展概况 | 第35-41页 |
3.1.1 我国海运物流发展现状 | 第35-36页 |
3.1.2 我国海运服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36-38页 |
3.1.3 我国海运物流服务市场需求预测 | 第38-41页 |
3.2 海运物流网络 | 第41-47页 |
3.2.1 海运物流服务供应链 | 第41-43页 |
3.2.2 集成海运物流服务供应商的物流服务能力 | 第43-44页 |
3.2.3 国内几大集成海运物流服务供应商 | 第44-47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4章 海运企业物流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模型构建 | 第49-83页 |
4.1 海运企业物流服务能力影响要素分析 | 第49-52页 |
4.2 海运企业物流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52-61页 |
4.2.1 评价指标选取的思路和原则 | 第52-54页 |
4.2.2 海运服务企业物流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 第54-56页 |
4.2.3 物流服务能力各个评价指标的涵义及计算方法 | 第56-61页 |
4.3 海运物流企业物流服务能力评价模型构建 | 第61-81页 |
4.3.1 评价内容和步骤 | 第61-62页 |
4.3.2 评价方法的综合分析及方法选择 | 第62-76页 |
4.3.3 基于 AHP 和熵权法的综合指标权重确定模型 | 第76-79页 |
4.3.4 基于综合权重-双基点的物流服务能力评价模型构建 | 第79-8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81-83页 |
第5章 实证研究 | 第83-95页 |
5.1 样本企业选择及数据获取 | 第83-84页 |
5.2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84-89页 |
5.2.1 基于 AHP 的主观权重确定 | 第84-88页 |
5.2.2 基于熵权法的客观权重确定 | 第88-89页 |
5.2.3 海运物流企业物流服务能力评价指标的综合权重 | 第89页 |
5.3 海运物流样本企业物流服务能力评价过程 | 第89-91页 |
5.3.1 基础数据的加权规格化处理 | 第89-91页 |
5.3.2 优属度计算 | 第91页 |
5.3.3 评价结果 | 第91页 |
5.4 评价结果分析 | 第91-9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93-95页 |
第6章 结论 | 第95-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103页 |
附录 | 第103-105页 |
作者简介 | 第105-107页 |
致谢 | 第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