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缩略语 | 第11-13页 |
绪论 | 第13-20页 |
(一) 选题的意义与依据 | 第13-14页 |
1. 选题的理论意义 | 第13-14页 |
2. 选题的实际意义 | 第14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20页 |
1.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2.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6-20页 |
一、20世纪之前的苏丹南北关系 | 第20-37页 |
(一) 十九世纪初期之前 | 第20-23页 |
1. 历史上的苏丹南北概况 | 第20-22页 |
2. 阿里征服苏丹的动机 | 第22-23页 |
(二) 土埃统治早期 | 第23-25页 |
1. “土埃统治”名称的由来 | 第23-24页 |
2. 土埃统治初期(1820-1825) | 第24-25页 |
(三) 土埃统治中期(1825-1863) | 第25-29页 |
1. 土埃殖民统治 | 第26-27页 |
2. 苏丹发展停滞期 | 第27-29页 |
(四) 土埃统治后期(1863-1881) | 第29-32页 |
1. 苏丹现代化进程 | 第29-30页 |
2. 帝国扩张运动 | 第30-32页 |
(五) 马赫迪统治时期(1881-1898) | 第32-37页 |
1. 马赫迪革命(1881-1885) | 第32-34页 |
2. 哈里发政权过渡时期(1885-1892) | 第34-35页 |
3. 哈里发统治时期(1892-1898) | 第35-36页 |
4. 马赫迪国家在苏丹南部(1883-1897) | 第36-37页 |
二、英埃共管时期的南北关系 | 第37-57页 |
(一) 英埃共管时期(上)(1898-1925) | 第37-41页 |
1. 英国对苏丹的征服 | 第37-39页 |
2. 基钦纳与温盖特时期(1899-1918) | 第39-41页 |
(二) 英埃共管时期(下)(1925-1954) | 第41-49页 |
1. 英国“南方政策” | 第41-45页 |
2. 苏丹民族主义兴起(1934-1952) | 第45-49页 |
(三) 英埃苏丹统治理念分歧 | 第49-52页 |
1. 英埃嫌隙 | 第49-50页 |
2. 问责奴隶制度 | 第50-51页 |
3. 南北误解加深 | 第51-52页 |
(四) 苏丹自治政府时期(1954-1956) | 第52-57页 |
1. 自治与苏丹化 | 第52-54页 |
2. 南方教育滞后 | 第54-57页 |
三、苏丹第一次内战时期的南北关系 | 第57-78页 |
(一) 内战爆发前夕的苏丹 | 第57-65页 |
1. 内战前夕苏丹国内形势 | 第57-60页 |
2. 托里特兵变 | 第60-63页 |
3. 南北公开敌对 | 第63-65页 |
(二) 第一次内战与南北关系 | 第65-74页 |
1. 独立后苏丹的南方政策 | 第65-69页 |
2. 第二届文官政府的南方政策 | 第69-71页 |
3. 尼迈里与南方政策 | 第71-74页 |
(三) 苏丹南北和解 | 第74-78页 |
1. 尼迈里与南北和解 | 第74-76页 |
2. 民族和解努力失败 | 第76-78页 |
四、苏丹第二次内战时期的南北关系 | 第78-94页 |
(一) 第二次南北内战进程(1983-2005) | 第78-83页 |
1. 达哈卜政府的南方政策 | 第78-80页 |
2. 萨迪克政府的南方政策 | 第80-81页 |
3. 巴希尔与南北内战 | 第81-83页 |
(二) 南方地区力量的分化 | 第83-86页 |
1. 苏丹人民解放运动内部分裂 | 第83-85页 |
2. 反政府联盟及其演变 | 第85-86页 |
(三) 和平进程与《全面和平协定》 | 第86-94页 |
1. 艰难的和平进程 | 第86-89页 |
2. 《全面和平协定》 | 第89-91页 |
3. 南北和平的隐患 | 第91-94页 |
五、苏丹南方自决与走向独立 | 第94-109页 |
(一) 苏丹南部走向独立 | 第94-98页 |
1. 苏丹全国大选(2010) | 第94-96页 |
2. 南方公投独立(2011) | 第96-98页 |
(二) 苏丹南北分离的影响 | 第98-103页 |
1. 对两个苏丹的影响 | 第98-100页 |
2. 对地区邻国的影响 | 第100-101页 |
3. 对非洲大陆的影响 | 第101-103页 |
(三) 南北苏丹争端的影响 | 第103-109页 |
1. 南北苏丹争端的现状 | 第103-106页 |
2. 南北争端的国际影响 | 第106-109页 |
六、结论 | 第109-117页 |
(一) 南北关系进程中的影响因素 | 第109-112页 |
1. 奴隶贸易与南北关系 | 第109-110页 |
2. 殖民统治与南北关系 | 第110-111页 |
3. 治理缺失与南北关系 | 第111-112页 |
4. 两次内战与南北关系 | 第112页 |
(二) 南北苏丹关系的基础及未来走向 | 第112-117页 |
1. 影响苏丹现代史的要素 | 第112-113页 |
2. 新苏丹问题与内战性质 | 第113-115页 |
3. 苏丹南北关系与苏丹人 | 第115页 |
4. 南北苏丹未来关系走向 | 第115-1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17-121页 |
(一) 中文文献 | 第117-118页 |
(二) 英文文献 | 第118-121页 |
附录 | 第121-136页 |
附录1:苏丹研究国外成果总汇 | 第121-127页 |
附录2:硕士学位攻读期间发表成果及所获奖励 | 第127-128页 |
附录3:CPA规定国民大会各政党代表人数及所占比例 | 第128页 |
附录4:2005年国民大会成员实际构成 | 第128-129页 |
附录5:国民大会党成员来源 | 第129-130页 |
附录6:苏丹2010年大选国民大会席位分配情况 | 第130-131页 |
附录7:苏丹历史大事记 | 第131-136页 |
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在学期间个人科研或实践成果登记表 | 第136-137页 |
致谢 | 第137-139页 |